综合国内知名媒体报道发现,有关“修正药业已经召回并集中焚烧、销毁三个批次产品、共计138495盒不合格胶囊产品”的消息,值得医药监管层及社会各界开展透明的真实性调查。因为,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召回药品全部积压在(基层经销商)手里,卖不出也退不了钱,而对此修正药业高层依然保持着沉默。”
毒胶囊未全毁:营销链或藏“利益纠葛”
为弄清实际情况,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派出五路记者,分别奔赴海淀、昌平、大兴、西城等地,随即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北京市场的随机抽样调查已经很难找“斯达舒”等修正药业毒胶囊的影子了;不但如此,很多药店的售卖人员对修正药业“谈之色变”,紧张的不得了。
有的药店对记者的调查颇具敌意--“你是干什么的?问这个干嘛?”
有的药店则杯弓蛇影地说:“没没没!早就不卖了!”
提起修正药业,为什么各大药店会出奇一致地如临大敌呢?
中国经济网的报道也许能从一个侧面给出合理的解释。
据该媒体报道,一位河北的基层代理商对中国经济网表示,目前胶囊产品全部都回收了,但都放在了仓库里,(修正药业)公司不收,药店也不要,只说等到第三方检验报告出来再卖。召回给他也带来了直接经济损失,希望总公司能给予一定的补偿。“前两月刚卖了1400盒胶囊产品,这次损失的是前2月的收入,全都白干了。”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即便是压着货,一些地区还是被要求回款,更加剧了经销商的窘迫。”
该媒体引用修正药业经销商的话报道--“要我们收货,欠商家那么多款,上面还要回款,是要坑我们终端吗?”“再这么下去,修正的队伍会剩几人呀。修正的业绩不都是靠人挺出来的吗?得人心者得天下,别再让最底端的人对企业丧失信心。”由于修正高层一直保持沉默,网络成了迷茫焦躁中的代理商的一个发泄口,在各种论坛中满目是这样的质疑和抱怨。
分析人士指出,修正药业的毒胶囊营销,其背后隐藏着一条资金链:一级经销商从修正药业购货,分销给二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卖给三级经销商或终端药店。毒胶囊被曝光后,其有毒产品的召回及返款责任理应由修正药业承担。但修正药业迟迟不向经销商返款,就必然造成各级经销商相互欠账的资金链尴尬。不但如此,迫于行政和社会压力,各级经销商必须从终端消费市场回收毒胶囊,但是上游厂家不返款,所以必定有大量经销商铤而走险,将毒胶囊一藏了之,以观事态发展,图谋减少损失。
“二三级经销商跟很多药店的关系也很复杂。”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指出,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赊销、挂账等营销方式在各地都很普遍。如果是赊销挂账,而修正药业又拒不返款,则很多药店和二三级经销商必然会就毒胶囊下架后的财务风险产生纠葛。从这个角度上说,二三级经销商和一些药店都有被修正药业绑架的风险。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如临大敌。
- 1. 媒体称应对修正药业召回胶囊开展真实性调查
- 2. 媒体称应对修正药业召回胶囊开展真实性调查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