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9家药企生产的胶囊类产品已被各级医疗机构停用,其中修正药业的全线产品在北京率先被禁止投标竞标,目前这一投标禁令已经开始扩散至全国。据悉,部分省市开始将涉事药企的全线产品列入了黑名单,禁止投标竞标和采购。
医药界人士分析,此次事件使得多数药企的损失达到10亿元规模,仅修正药业的损失或达12亿元左右。
据接近修正药业的人士透露,修正药业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召回、销毁问题胶囊类产品的行动,加上人工环节的损失,目前的整体损失或许已超过10亿元,另一种说法是接近12亿元。
但这仅仅是在胶囊类产品领域的损失,“如果将全国范围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停止使用、招标,及全线产品停止竞标等算在内,损失无法估量。”业内人士称。
但是,对于修正药业的上述损失,社会大众好像少有同情。
据中国经济网的一篇题为《修正药业召回续:销毁药品不足销量1%网友指责》报道,对修正药的度胶囊事件继续批评。该报道内容如下:
据接近修正药业的人士透露,由于抽检产品过多,药监部门的检测设备明显不够用,如在吉林省仅有两台设备,虽日夜抽检却仍有大批量的产品在等待检测。修正药业目前已检的产品合格的批次为58个,不合格批次为3个,全国其他地方在检、待检产品更难以统计。最终会被检出多少批次的不合格产品,仍是一个未知数。
网友少游王路评论说,如果没有被外界发现,恐怕是要打着“良心药”的标签高价出售,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受害呢?这就是在亿万人面前喊了十年“良心药,做好药”的企业态度。
也有网友指出,销毁部分产品远远不够,还需问责直接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以及追究法律责任。“以前没有检查出来,就大做广告说什么什么好,现在检查出来了就销毁,中国企业违法成本也太低了”,“只是道歉不说明用料原因,二者价格悬殊那么大,有故意而为的成份,如果真是这样,就有必要追究法律责任。”
著名评论人士李铁更在自己的微博上表示,“3月份,修正药业投放广告超3亿。为其代言的一线影视明星可以组一个足球队。修正药业还采用”无底薪、无费用、高提成、严约束“的代理销售模式。公司”终端大军“即将达到10万人,活跃在各个基层终端药店、医院。但是,它其实没一个技术上拿得出手的药。”
- 3. 媒体称应对修正药业召回胶囊开展真实性调查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