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而目前的一个事实是,药品部分的收入,在医院的收入中占绝大部分的比例。取消以药补医就等同于切断医院的主要经济源命脉。谁来保证医院的发展、运转?所牵涉到的医院人头工资及其他一切费用又由谁来埋单?
芦笋片生产厂家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报告显示:
15.5元
一瓶芦笋片的出厂价格
30-40元
转经销商手里后的批发价
185.22元
到医院后价格飙升
213元
医院加成后患者付费价格
一种药到患者的手中并不复杂,大概经过:生产、出厂、批药号、批价格、价格备案、进医保、招标、进医院、进科室、患者。
在这幅“药品生产到患者使用”的曲线图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另一条暴利链条,对于求医的患者来说就是一份沉甸甸的医疗清单。
就在两会期间和之前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两会代表们多次提到“以药补医” 的问题。卫生部也明确,“十二五”期间必须全面取消以药补医;今年300个县将革除“以药补医”的制度弊端。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为保障公立医院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实施了“以药补医”的政策。这一条医界循行了数十年的“规则”,在短时间内就要被打破?
而目前的一个事实是,药品部分的收入,在医院的收入中占绝大部分的比例。取消“以药补医”就等同于切断医院的主要经济源命脉。谁来保证医院的发展、运转?所牵涉到的医院人头工资及其他一切费用又由谁来埋单?
当然,“以药补医”弊病盛行,并不是区域之内的现象。其实2010年,昆明就试点取消以药补医制度。两年了,昆明又有什么变化?记者作了调查。
本文导航
- 1. 取消“以药养医”昆明试点已两年
- 2. 取消“以药养医”昆明试点已两年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