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疾病疫情 > “涡阳丙肝疫情”的启示——乡村医疗安全监管不能脱缰

“涡阳丙肝疫情”的启示——乡村医疗安全监管不能脱缰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1-12-05来源:健康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截至目前,对涡阳丙肝疫情的调查仍在进行,疫情源头、各方责任还未理清。然而,不论河南省永城市这家卫生所是否是引发事件的罪魁,此次事件中,大范围丙肝病毒携带者的出现,已经掀开了基层注射安全的遮羞布,暴露了农村医疗安全的种种硬伤。

截至目前,对“涡阳丙肝疫情”的调查仍在进行,疫情源头、各方责任还未理清。然而,不论河南省永城市这家卫生所是否是引发事件的“罪魁”,此次事件中,大范围丙肝病毒携带者的出现,已经掀开了基层注射安全的遮羞布,暴露了农村医疗安全的种种硬伤。为深入了解相关情况,近日,记者走访了豫皖边界的几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小编推荐:不健康解压让白领更受伤

令人提心吊胆的安全隐患

12月1日,记者在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沈楼村卫生所周围采访时,遇到了骑着电瓶车回家的村民甜甜(化名)。知道记者是来采访“吴文义诊所这个事的”,她把车停在路边,从棉袄里掏出一个已经揉皱了的永城市人民医院生化检验报告单递给记者,报告单上盖了一个红戳,显示“HCV阳性”。说起对这个病的恐惧,她无助地抹起了眼泪。

甜甜告诉记者,长这么大,她只在吴文义的诊所看过病,而附近好多村民几辈人都在那里看病。“在他家看病的人特别多,打吊瓶都在院子里。他们在院子里的树上楔了老多钉,就把吊瓶挂在上面。以前冬天的时候,也都是这样在院子里打针的。”

这样“随意”的治疗环境现在也不难见到。12月1日,记者在马桥镇中心卫生院看到,在院子里的一条走廊上,有5名病人边晒太阳边输液,2名病人一只手扎着针,一只手举着输液瓶来回走,静脉输液巡视制度要求的“护士及时发现并处置输液障碍和输液反应”根本无从谈起。

记者发现,在医务人员注射操作方面,许多机构也存在着安全隐患。11月30日,在安徽省新兴镇中心卫生院的护士站,记者看到6个扎在玻璃药瓶上的一次性注射器正摆放在无菌台上。同行的专家告诉记者,在基层医院,护士配药时多次重复使用注射器的现象十分普遍,但这样的操作容易造成细菌污染,在药物间产生化学反应,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发烧、过敏。记者在调查采访河南省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时发现,所有正在输液的患者的输液瓶上都没有病人姓名、门诊号、加药成分等内容标识,该专家对记者说,清楚的标识有利于判断药物间有没有配伍禁忌、是否产生化学反应等,在病人抢救时,也方便查对病人信息。

12月1日,在永城市马桥镇菜园子村卫生室,记者看到浸泡在碘伏中的棉签有一根已经发黑,碘伏凝结变干,而医生说是2天~3天一更换。该卫生室还开展小儿雾化治疗,在家用的高压锅里,有两个消毒完的雾化器接头,其中一个为一次性用品,雾化器接头在消毒前没有刷洗干净,用肉眼还可以看到污垢。记者在走访河南、安徽的几家乡村医疗机构时了解到,大部分机构在配置消毒液时并不清楚酒精浓度配比,更不对浓度做监测。

在医疗机构里,规范完整的医疗文件记录是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便于追溯病人情况,也是发生纠纷时判断责任的依据。卫生部专家组在对吴文义进行调查时,曾要求他提供患者就诊记录,但他一会说“被卫生监督的人拿走了” ,一会又说“搬家时弄丢了”。在永城市马桥镇桐沟村卫生所,门诊的就诊登记是从今年10月21日开始记录的,该卫生所负责人李兴说,之前的记录也“弄丢了”。在没有“弄丢”医疗文书的永城市马桥镇中心卫生院,记者在妇科门诊登记本上看到,该卫生院12月1日当天登记就诊患者5人,但从10月28日~11月30日期间,共登记就诊患者9人。

本文导航
  • 1. “涡阳丙肝疫情”的启示——乡村医疗安全监管不能脱缰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