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同年龄段医生中,我可能是见过脊灰患者最多的人之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朱沂说,“这个数字大概有20多个。”去年8月,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发现首例输入性脊灰确诊病例,打破了我国连续11年维持的无脊灰状态。疫情的发生,使朱沂对这个自己常年研究的病种又有了更多直观的认识。
自疫情发生至今近1年时间内,新疆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开展了5轮强化免疫活动,用6个月时间控制住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实现了将脊灰疫情阻击在南疆、消灭在新疆的目标。今年4月中旬,“中国新疆”终于从世卫组织公布的“全球活动性脊髓灰质炎暴发地区名单”中删除。
每轮免疫都有超过9万人上阵
去年10月9日,新疆阿克苏市确诊最后1例脊灰病例。在此前3个月中,新疆共报告脊灰确诊病例21例,死亡2人,确诊病例分布在和田地区(13例)、喀什(6例)、巴州(1例)、阿克苏地区(1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党组书记殷宇霖介绍,疫情发生后,世卫组织立即派出专家组来疆,与我国疾控专家一起就控制疫情进行探讨分析,最后确定通过5轮左右的应急强化免疫接种,筑起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
“第一轮开展了10天,全乡接种率达97%以上;第二轮强化免疫,只有20%的居民按时到接种点,我们只好在晚上挨家挨户去送服糖丸……”5轮强化免疫的一幕幕,和田地区墨玉县扎瓦乡卫生院院长阿布都瓦克至今历历在目,“一轮强化免疫的周期为10天,每轮活动的时间间隔为28天。在这28天中,7天用于摸底调查,7天用于疫苗接种,2天用于查漏补种,2天用于快速评估。可以说,在5轮强化免疫活动中,我们星期六、星期天都没有休息过。”
在5轮强化免疫活动中,全疆各级党委、政府层层签订责任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人,靠前指挥;卫生、财政、宣传、广电、教育、质检、铁路、公安、民族宗教等部门通力协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控力度空前。
据统计,在去年脊灰疫情阻击战中,每轮强化免疫活动全区都要设立接种点2.3万个,其中固定接种点1万个、流动及巡回接种点1.3万个;包括专业接种人员、其他辅助接种人员、现场督导人员等在内,每轮强化免疫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都超过9万人。
5轮强化免疫活动,除了第二轮专门针对15岁以下人群外,其他4轮都覆盖了40岁以下人群。“有的村民对多次服糖丸表示疑虑,村医就要和村干部在村民面前以身作则,先把糖丸服下去。村民看到后,也就放心了。”49岁的扎瓦乡布格达倚艾热克村村医艾买提尼亚孜说。
抱着孩子的年轻妇女布杰乃提汗说:“孩子一岁半了,总共吃了8次糖丸。前3次是正常免疫接种,后5次是强化免疫。吃糖丸能让孩子不得小儿麻痹症,我很支持。”
- 1. 为了恢复全国“无脊灰”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