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梁素海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誉。如今由于遭到严重污染,导致湖区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沼泽化进程加快。专家预测,再不进行抢救性的保护或者治理,乌梁素海10到20年内可能就将消失。
未被污染的乌梁素海,风光秀丽
2012年5月29日,乌梁素海的水面大量黄苔滋生,意味着水体已受到严重污染CFP供图
乌梁素海污染造成大量鱼类死亡CFP供图
乌梁素海“营养过剩”
从小就生长在乌梁素海边的刘文斌和刘志刚,靠着自然馈赠给他们的这片湖泊生活。丰富多样的各种鱼类,曾经养育着和他们一样的附近2000多名渔民。但如今,这些渔民却不得不放下渔网,离开乌梁素海。 “前几年水质变坏了,鱼根本就绝迹了。那几年已经不能靠打鱼维持生活了,就去下面给人家打工。 ”刘文斌说。
乌梁素海,蒙语的意思是“杨树湖”,被当地人称为鸟的世界,鱼的乐园。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罕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大型湖泊,也是地球同纬度最大的湿地、黄河中上游及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然而如今,当年草丰水美、鸟鱼争相栖息之景已不见踪影。
记者乘船驶入乌梁素海,只见部分水深不足1米的地方,水草已露出水面,像一团团乱麻在水面漂荡。游船若偏离固定航线走不远,螺旋桨就会被水草绞住,失去动力。湖中芦苇疯长到近一人高,已经覆盖了近一半的水面。
是什么导致乌梁素海这一重要的生态屏障遭受到如此严重的破坏?
200多年前因黄河改道而形成的乌梁素海,处于我国三大特大型灌区之一的河套灌区。而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都进入到乌梁素海,这给这个地处干旱地区的湖泊补水的同时也过度补充了氮、磷等“营养”元素。2008年和2010年,乌梁素海曾经两次大面积发生黄藻,核心区水域被覆盖,引起水体污染,湖区野生鸟类和鱼类的栖息生存受到极大威胁。
“这都是富营养化造成的。富营养化导致水草疯长,水草跟鱼类争氧,就导致鱼类短时间内窒息死亡。”内蒙古乌梁素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兰栓告诉记者,在水质最恶劣的几年,每年开春,乌梁素海的水面上都会漂着大量的死鱼,这让他们心痛不已。
- 1. 专家预测内蒙古乌梁素海20年内或消失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