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曝光台 > 碧生源涉嫌广告违规致业绩“减肥”

碧生源涉嫌广告违规致业绩“减肥”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2-05-15来源:医药投资周刊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近日,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称,2011年碧生源常润茶销量突破了13.7亿袋。靠游走于法规边缘的广告宣传攻势拉动的销售模式,显然并不健康。如何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将是摆在碧生源面前的难题。

频频涉嫌广告违规

“6小时见效,45天成就魔鬼身材,选择碧生源,不仅美丽而且健康”,碧生源在高调的宣传广告中郑重承诺:原料全部为天然草本植物精华,100%不含西药成分,不含激素,不含违禁成分,不伤害身体,不反弹,还特别强调不含西布曲明。

而讽刺的是,据媒体报道,碧生源在上市前的3年内因广告误导、不实成分、不当使用肖像名称,及广告未能及时获得批文等原因已被政府有关部门公开警告23次。对此,碧生源在招股书中也是坦诚承认。

在上市之后,碧生源的广告违例仍时有发生,碧生源为何在广告虚假宣传方面屡屡犯禁?显然,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驱使。

在2007至2010年间,碧生源在北京、上海、广东、湖南、辽宁、江苏等地都曾因侵犯消费者肖像权、误导成分、夸大功效、未获批文等原因被警告、停售或是撤销批文,其非直接监管的经销商也有多次违规,但如此高密度的频繁违规对碧生源却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仅在2007年因侵犯消费者肖像权被北京工商部门罚款1万元,2007年因误导成分夸大功效被罚款7.3万元。这对碧生源的高额利润来说是九牛一毛。

在碧生源广告重点覆盖地广东,2007至2009年碧生源就接到19份公开警告。药监局官员表示因只有监测权而无处罚权力,给了违规广告许多空间。而对于其罚款数额“太少”的质疑,有官员表示认为其虚假宣传未造成严重后果。香港证监会负责人亦表示,在港上市企业都严格按照上市法规进行审理,但都只核查其财务状况。因此,尽管在上市前,碧生源的广告多次违规,却并未阻碍其上市的步伐。

按照规定,保健食品广告要经过SFDA的审核之后才能发布,而且发布内容必须要和所审核的相符合,不能任意篡改。SFDA的网站信息显示,碧生源常润茶的功能仅仅为改善便秘,而在碧生源的广告中,却曾声称该产品能快速解决便秘、口臭、青春痘、色斑、皱纹增多等多种问题,夸大其保健功效和功能。

“碧生源是钻了食药监部门对保健品管理制度的空子,”某药监局人士坦言,按相关规定药监局对保健食品的广告只有监管权,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权,处罚权一般由当地工商部门进行,这中间往往出现空当,让部分违规发布广告的行为逃脱制裁。

同样,业内人士认为,在监管方面,保健品也处于食品与药品中间的灰色地带。目前食品与药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监管部门对食品与药品都进行了史上最为严格的监察和管理力度,而处于二者中间的保健品却暂时得以游离于严格监管之外。

还能走多远?

港交所的资料显示,碧生源常润茶和碧生源减肥茶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开始销售。碧生源的销售额绝大部分来自于这两款产品,自2007年至2010年6月底,碧生源常润茶和碧生源减肥茶分别占总营业额的约62.9%及23.9%,62.0%及34.0%,57.7%及41.1%,48.3%及50.9%。

可以这样说,碧生源的业绩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两款产品的需求量与利润率。但每个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一旦出现需求下降、定价受压、竞争加剧、销售或宣传受到限制的情形,整个公司的营业额和经营业绩都将受到重大影响。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碧生源 违法广告 虚假宣传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