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前沿探索 > 揭秘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揭秘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1-10-08来源:健康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10月3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生于卢森堡的法国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以及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以表彰他们在免疫学领域取得的革命性研究成果。

10月3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生于卢森堡的法国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以及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以表彰他们在免疫学领域取得的革命性研究成果。

免疫系统,是生物抵御外界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入侵,维持机体健康的第一道生理屏障。专家直言,虽然对于很多人而言,免疫学常被理解为一个个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但在所有医学学科中,免疫学是距离临床最近的学科,虽然不是针对任何一个具体的器官和组织开展研究,但免疫学涉及整个人体、每个细胞,注定会在人类破解生命与疾病之谜的道路上,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编推荐:眼皮跳或为哪些疾病征兆

诺贝尔奖垂青“思想者”

“今年的3位获奖者都是免疫学领域备受敬重的学者。在最近15年中,免疫学家还是第一次获此殊荣,上一次还要追溯到1996年澳大利亚的杜赫提和瑞士的辛克纳吉因主要组织相容抗原作用(MHC)研究获奖。”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主任张毓教授说。

在张毓看来,近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往往授予一些重大技术突破,例如试管婴儿技术、基因靶向技术等。今年则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就是把该奖项授予了3位“思想家”。他们有关树突状细胞(DC)以及Toll样受体(TLR)的开拓性工作,使人们对免疫学的一些根本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据介绍,人体免疫系统有两道防线,首先是先天性免疫,它会在人体被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后作出第一反应,通过吞噬、裂解等方式消灭入侵微生物,防止它们进一步侵害。一旦这道防线被攻破,第二道防线——获得性免疫会立即“进入战斗状态”,通过杀伤细胞、抗体等“精确制导武器”,“集中火力”消灭被感染的细胞和病原体。

斯坦曼被誉为“树突状细胞之父”,其获奖原因是因为他在上世纪70年代第一个发现DC。DC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具有强大的活化T细胞能力,在获得性免疫启动中发挥重要的“信使”作用,从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制造出抗体和“杀手”细胞等“武器”,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则分别在小鼠和果蝇体内发现了天然免疫识别分子——Toll样受体,从而揭开了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启动之谜,为人们认识抗感染免疫机制提出了新的方向。三者形成合力,就揭示了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之间的关联,为感染、炎症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诺贝尔奖评奖机构在公布结果后才得知纽约洛克菲勒大学教授拉尔夫·斯坦曼已经于9月30日去世,而此前诺贝尔奖规定不允许追授逝者。诺贝尔基金会在紧急召集会议会商之后,最终决定将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继续留给3天前去世的科学家斯坦曼,这样的情况在诺奖历史上尚属首次。

免疫学研究距离临床并不遥远

很多人将免疫学视为艰涩难懂的基础医学,认为它离实际应用还有很远的距离。因此,不论是树突状细胞,还是Toll受体,此次的获奖内容似乎难以在公众中引起共鸣。然而,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兼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看来,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渗透到临床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应用免疫学技术和方法研究疾病发病机制以寻找可以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新方法、新试剂、新药物越来越得到重视。

“通俗来讲,人体免疫系统就像是一个国家的军队,主要作用是防御外敌入侵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但免疫反应可能是双刃剑,不受控制的反应可能会导致自身组织的损伤。因此,免疫学研究的是免疫系统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受到精确调控。”张毓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炎症性反应参与了许多重大疾病,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阿尔兹海默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导航
  • 1. 揭秘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免疫学 人体健康 医学研究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