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饭点,拿出手机,点开送餐App下单;马路上,“外卖哥”骑着电动车,后备厢里放满了外卖……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家坐等美食上门,不少场所有限的餐馆也瞅准这一商机,瞄准网络订餐市场。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这些食物到底靠谱吗?我们在利用网络订餐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近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网络订餐消费警示》提醒市民,在选择网络订餐的时候一定要多留个心眼,选择合法正规的供餐单位。同时,保留好相关消费凭证,如发生纠纷,可以拨打消费者保护维权电话12315;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请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
1现象篇
网络订餐受年轻人追捧
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国家高级烹饪师唐宇表示,目前,网络订餐行业已进入电子商务时代,主要经营方式有三种:入驻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借助微博或微信平台互动直销、自建品牌网站。
时下,网上提供订餐服务的第三方平台种类繁多,如“美团”、“百度外卖”、“饿了么”、“外卖网”等,里面有各式餐厅和小店,点开店面主页,各式精美菜品图片清晰可见,甚是勾人味蕾。
小超是一家公司职员,因为工作繁忙,公司又没有食堂,中餐就经常和同事在外面吃。今年,小超偶然得知网上订餐,订了几次之后爱上了网上订餐。“不出门便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小超对网上外卖订餐赞不绝口。
在昌平上大学二年级的小韩从大一开始就热衷于叫外卖,虽然学校有食堂,学校附近也有很多餐馆,但只要没课的时候,她都会和室友一起点外卖。理由是“食堂人太多,不一定有自己想吃的菜,宿舍离校门口比较远,出去吃要走很久。”小韩介绍,外卖网站上经常会有“满减”的活动,人多一起买的话会更加优惠,能省更多钱,而且还可以直接送到宿舍门口。尤其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足不出户便可吃到想吃的美食,简直是一种享受。
市民曾女士在亦庄经济开发区上班,每天晚上到家的时候早已筋疲力尽,更别说自己回家做饭了。曾女士经常会在回家的路上提前下单,“差不多到家的时候,饭就能送到了。”
唐宇说,做餐饮行业最大的成本在于店租和人工,目前一些商户选择只做外卖模式,只要不大的厨房面积和三四个员工就够了。相比之下,人力和房租成本减少很多,对于传统的餐饮市场而言,从某些角度来说,外卖是个比较好的盈利模式。供需市场两旺,也是目前网络订餐市场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
网络餐馆并非那么省心
网络订餐既省钱又省力,颇受欢迎,但它真的能让人那么省心吗?
小超透露,有时商家会把菜品记错,有时候等待送餐的时间过长。最严重的是,有一次中午12点就下单了,可是直到快两点还没有送餐,电话询问商家,对方答复说自己太忙,给忘记了。
市民钱先生曾是网上外卖的忠实拥趸者,直到有一次吃了网上订餐后坏了肚子,情况发生了变化。“我喜欢吃湘菜,特别是小炒肉一类的,就按照App推荐的看了看,图片不错,点餐量也很大。”谁料,吃完一份小炒黄牛肉之后钱先生腹泻不止。“我也不知道店在哪里,打电话过去对方爱答不理的,一直说自己的店很干净。”此后,他对网络外卖的态度发生了彻底转变。
大二学生小韩告诉记者,她也有类似的遭遇,以前她特别喜欢点一家店的炸鸡外卖,从网上图片来看,环境十分不错,后来去了店里才发现,不仅地上脏乱,连墙壁都是黑乎乎的,从此再也没有点过那家店的外卖。
此外,还有一些店根本找不到实体店,外卖网站上也没有注明餐馆地址,它们只接受外卖订餐,而这些店的卫生安全问题更无从知道了。
唐宇表示,对于网络订餐而言,食材从何而来?制作过程怎样?餐馆卫生条件如何?这些卫生问题无疑是网上订餐最大的安全隐患。
网上餐厅良莠不齐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消费者在点餐时只关注了菜品和价格,很少关注和查看商铺的各种资质,仅仅盲目相信第三方订餐平台的入驻审查。
一位从事餐饮业多年的人士告知记者,现在餐饮店整体上良莠不齐,随着家庭餐馆、电话订餐、网上餐馆的兴起,卫生安全问题尤为值得关注。特别是在学校、写字楼周边,一些小餐馆靠着家庭厨房把外卖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而实际上他们的经营许可证、卫生安全问题都是值得考究的。
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是一家餐馆基本的证照。可在网上点外卖时,消费者该如何去判断?今年10月开始实行的新《食品安全法》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记者查看了时下流行的几个App订餐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一些知名餐饮企业都入驻其中,但也有不少连门牌地址都看不到的餐厅也夹杂其中。
记者打开了一家App平台,在商家信息一栏里点击,看到了商家的活动、商家简介、商家地址和营业时间,没有查看到营业执照和许可证。记者随机点开了一家经营中餐的餐馆,发现这家店虽然宣称自己用心做好每一份餐,却连门牌号都没有显示,只是含混地写着“丰台区马家堡西里”。
而在另外一家App平台则存在更加含混不清的地方。记者随机点开一家经营消夜的餐厅,商家信息里面只标注了宣传语和营业时间,记者没有看到营业执照和许可证。商家在宣传语里写到,“采用五星级酒店同一供货商,主要有:招牌麻小、港式点心、烤串卤味、烟酒饮料、零食百货等,寻找深刻灵魂美食,只为满足深夜的那份渴望。”宣传语虽动听,但是连商家地址都没有标注。
记者点开另外一家经营私房小龙虾的外卖,商家宣称自己“以川湘口味为主,有着卫生条件过硬、食品安全过硬、店内硬件配套、店员素质过硬的原则。”但是,同样的情况是,经营地址也只是含混地写着朝阳路英家坟村。
重庆的市民刘先生在家里自制鸭掌、鸭脖子、鸭胗等私房卤菜,通过App平台和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进行售卖。当记者问及,加入外卖网站是否需要提供餐饮许可证等证件时,他却表示对此不太知情。刘先生告诉记者,平时购买的人也不会问他是不是有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一类的东西。
有媒体报道,在监管方面,虽然现在多数网络平台都要求提交证照,但也存在门槛要求比较低、把关不严的情况。
- 1. 网络订餐陷阱多 官方提醒保留凭证多留心眼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