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良心菜不是绝对安全
除了通过第三方平台,眼下通过朋友圈售卖的各种私家订做的食品也十分流行。有私家养牛挤的奶,私家养鸡生的蛋,私家油坊榨的油,私家做的点心小吃,私家做的果酱果汁,私家做的快餐盒饭……
不少人认为,这些食物纯手工制作,虽说贵点,可是很安全。不过,事实真的如此吗?专家表示,那些存在于民居家中的“隐形饭店”,往往通过自建的微信平台或个人微信销售外卖,监管更加缺位,风险可能更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如果购买这些食物的话,应该考虑自己是否考察过食品生产卫生条件;确认过原料进货渠道和原料质量;看过生产许可证和生产人员健康证;确认产品有安全的包装材料和运输条件;看过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营养成分表。
很多人会认为:有些产品是朋友圈卖的,是朋友圈里的熟人,应当没什么问题。只要制作的人有良心,食品就能让人放心。
范志红表示,这话听起来挺合理,其实完全不理性。如果仅仅有良心就够了,那么还要研究和学习食品加工储藏技术和食品安全管理干什么。如果不学相关知识,没有技术指导,也没有相关管理体系,还想生产外卖的食品,特别是短货架期食品,是非常不靠谱的,安全根本没保障。“虽然绝大多数制作者都是有良心的,都想让消费者喜欢自己的产品,也不打算出点安全事故给自己找麻烦,但是,细菌、霉菌、寄生虫可是不认良心的。只要管理上稍有疏忽,它们就会兴风作浪。所以,只有良心,没有相关知识和技术,并不能保证食品制作的绝对安全,特别是在大批制作的时候。”
专家表示,在食物的制作和售卖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把握很多细节,保证食品安全。操作人员要非常注意食品制作过程中的个人卫生。比如长头发不能露在帽子外面,头发可能携带灰尘、微生物和皮屑,也可能掉入食品中;脸上不能上粉上妆,粉和妆会脱落,这可不属于食品原料;指甲不能留长,指甲缝细菌数量甚大,长指甲还容易刺破手套造成污染……
此外,即便是个体制作,只要是包装食品,食品标签都要规范。只要是包装好销售的食物,就应当遵循《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要求,上面注明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条件、保质期、配料表、营养成分表、产品标准等各项法定内容。最好再注明可能存在的致敏原。
范志红强调,对于网络销售食品,应该被纳入监管,同时加强培训、管理和抽查,而不是仅仅用“良心品质”“手工制作”“传统工艺”之类的虚词来吸引消费者。
2 警示篇
市食药监局发布消费警示
网上订餐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青睐,并因此迅速发展,但繁荣的背后也难以避免会有不法商家趁机钻空子,卫生问题、无证经营、追责等问题,都表明此行业现状急需整顿。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网络订餐消费警示》,市食药监局表示,虽然网络订餐给传统餐饮服务行业注入了新的商机,方便了社会消费者,但是网络订餐市场食品安全管理欠规范,常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发生,存在较
大的食品安全风险。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利用网络订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选择合法正规的供餐单位。在订餐前要了解供餐单位的名称和经营地点,询问对方是否取得从事食品制售经营的合法资质(餐饮服务许可证或者食品经营许可证)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评定的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评定等级。切勿订购“无证”单位加工制作的食品或来历不明的外卖食品,同时,建议消费者从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评定等级较高的食品
经营企业订购餐食。
二是及时食用网购餐食。建议选择送餐距离较近并可在短时间内送达的供餐单位订餐。收到食品后应先检查餐食包装是否清洁、完好,配送的食品是否变质或受到污染,然后及时食用,勿长时间存放。
三是保留相关消费凭证。网络订餐时要留存好消费小票、发票等相关凭证。如发生消费纠纷,可以拨打消费者保护维权电话12315;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请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
3服务篇
家庭自制食物也有诸多讲究
为了保证安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返璞归真”,自己动手在家做各种各样的食物,有人自己在家种菜吃,有人自己在家做发酵食品……然而,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表示,家庭自制食物也未必如大家所想的那样简单,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
A在家种菜:有机肥或含有寄生虫卵
为了追求纯天然,在家种菜的时候可以不使用化肥,而是使用农家肥或者有机肥(人畜粪尿)。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用农家肥或有机肥,一定要确保人畜粪尿是经过充分发酵的,否则,其中没有被杀死的寄生虫卵和致病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会远比化肥或农药严重。
同时,种菜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农业学科。要想自己种菜安全,首先,你得认识你种的蔬菜是什么、了解蔬菜的习性。有些蔬菜是有毒的,不建议种,尤其是有些不常见的野菜,如果种植,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安全风险。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北京昌平的三口之家,女主人自己种菜,因不熟悉品种,种植了一种叫龙葵的野菜,而让一家三口都中毒入院。
B自酿葡萄酒:避免杂菌污染
自酿葡萄酒的问题在于可能的杂菌污染。工业生产的葡萄酒在酿造过程中灭菌的操作要求很严格,如果混入杂菌,会破坏葡萄酒的正常发酵,影响酒的口感。相比工业生产中使用的酿酒酵母,家庭酿酒所使用的酵母品种不一定能耐受较高浓度的酒精,因此最终得到的葡萄酒酒精度也可能不够高,不足以抑制杂菌生长,这也增加了安全风险。
C自制水果酵素:部分人群不适用
阮光锋表示,制作水果酵素时经常需要加入大量的糖,含糖量通常在10%以上,多喝其实会增加糖的摄入。家
中如果有肥胖、糖尿病等人士,这种水果糖水并不适合他们饮用。
自制水果酵素利用的是自然发酵,这个过程跟自酿葡萄酒是类似的,水果在发酵过程中极易受到杂菌(如霉菌)污染。
D自制酸奶:杀菌很重要
总有忧心忡忡的家长听各种小道消息说,市面上销售的酸奶含有防腐剂、增稠剂等多种添加剂,于是,很多家长就选择在家自制酸奶。
在普通家庭自制酸奶中,很难保证常用的酸奶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后的最适生长温度,过程极易受天气影响,受热不均匀,容易发酵过度,或者发酵不足,最终也导致自制酸奶的口感可能并不好,花了大量时间却没有做出好喝的酸奶。
同时,由于在环境中也存在大量细菌,在进行发酵前我们必须对原料牛奶和发酵器具等进行杀菌。但是,我们普通人在家庭环境中自制酸奶,很难保证严格的杀菌条件。如果不能做到严格消毒,还是最好不要在家自制酸奶,市面上买到的酸奶,只要合理合规,都是安全的。
- 2. 朋友圈良心菜不是绝对安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