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医药广角 > 淀粉卖出“黄金价” 中药材领域造假利润惊人

淀粉卖出“黄金价” 中药材领域造假利润惊人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3-03-21来源:经济参考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国家药监局最近发布的案例显示,2012年,广东、江西等各地查处了多个销售中药或中成药假药犯罪团伙,涉案金额都在千万元以上。而尽管近年来,国家药监局不断加大对中药材市场的整顿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业内专家指出,由于中药材种植较为分散,中药材造假现象并未根治,应从种植源头把控中药质量。

中国中药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我国中成药产值达2882亿元,同比增长20.8%;饮片产值692亿元,同比增长27.1%。而与行业规模迅速膨胀不匹配的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劣质饮片大行其道已成顽疾。

淀粉卖出“黄金价” 中药材领域造假利润惊人

利润惊人

中药材造假手段不断翻新

四川省新荷花饮片有限公司董事长江云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中药材是特殊商品,一般消费者缺乏识别药材及饮片真假优劣的能力,而目前获得中药材的渠道除了有医院、药店、集贸市场等正规途径外,还有一些不正规的渠道,如街头小贩、民间草医、游医、庙宇、巫师,甚至骗子等,导致经常有人购得伪劣商品。

据他介绍,中药材造假手段也在不断地翻新,有的伪造品竟可达到真假难辨的程度。

一是模制。即根据一些药材的形状先制成一定的模具,然后用其他材料入模具压制。如用淀粉、石膏粉调制入模制造“冬虫夏草”。

二是造形。将一些物品经过刀刻定形,再打光、染色或缝合加工成一定形状,冒充正品药材。如以鸡蛋、明胶等物质加工成菜花状团块,充紫河车。

三是染色。掩盖药材本身不良外观的染色手段花样繁多。如用葡萄皮加颜料染制,冒充山茱萸。

四是熏制。常见于檀香伪品。多用无药用价值的檀香边材木块,亦有用其他类似色泽的硬质木块,喷香精充檀香。

五是掺杂。主要是将砂石、泥块、尘土、滑石粉、石膏、明矾、盐、糖等,以各种手段掺入正品药材中。

江西省九江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主任盛晓静说,将中药饮片染色增重出售是一个新现象。染色增重主要是将一些外形相似、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如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用红薯染色加工成首乌等。

上海市中药质量监督检验站副主任药师叶愈青说:“名贵中药材每千克价格动辄上千元,造假的利润相当惊人。”据安徽省一名中药材经营商介绍,增重剂价格每吨仅为数百元,而不同的药材每增重一千克,就可以赚数百元乃至上万元。

江云指出,部分中药饮片企业为暴利铤而走险,肆意染色掺假,对中药饮片行业和中药产业有两大危害,一是压榨了正规运营药企的生存空间,影响中药饮片行业的良性发展;二是使中药行业的信誉受到冲击,让老百姓对中药的信心逐渐缺失。

本文导航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假药 中药材 中药质量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