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医药广角 > 淀粉卖出“黄金价” 中药材领域造假利润惊人

淀粉卖出“黄金价” 中药材领域造假利润惊人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3-03-21来源:经济参考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国家药监局最近发布的案例显示,2012年,广东、江西等各地查处了多个销售中药或中成药假药犯罪团伙,涉案金额都在千万元以上。而尽管近年来,国家药监局不断加大对中药材市场的整顿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业内专家指出,由于中药材种植较为分散,中药材造假现象并未根治,应从种植源头把控中药质量。

多管齐下从种植源头把控中药质量

中药材掺假影响中药饮片质量,无论是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还是对患者生命健康,负面影响巨大。针对中药材掺假的问题,各地药监部门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但是此类案件在全国各地仍然时有发生。

记者了解到,中药材掺假的现象难以根除主要原因在上游很难监管、全国炮制规范不一、企业检测设备几乎不用等方面。

江云告诉记者,把控中药材产业链上游的是多、小、散的个体商贩,对其进行监管难度很大。农民将药材拿到这里售卖,是作为农副产品进行交易,药监部门并没有权力管理,药监部门监管范围仅限于中 药 材 交 易 中 心 和 各 中 药 饮 片 企业。

据介绍,仅有少数大型药企为了避免零散收药的风险,投资建立G A P(G oodA griculture Practice,良好农业规范)基地。但也都是主要种植“君药”,即方剂中对主症或主要症状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据中国中药协会统计,目前,G A P基地可以供应的药材仅有50个至60个品种。

“G A P基地种植成本相对高,政府层面也尚未有政策优惠。在利益驱使下,一些企业和个体商户不免倾向于选择一些价格相对便宜的原材料。”江云说。

江西省樟树市药业局副局长陈燕保对记者说,虽然国家有《药典》和《中药炮制规范》,但各地标准却不统一,各有自己的炮制规范,中药名称、制法及工艺与国家规范差异较大,有的甚至相互矛盾。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产品检测方面,中药材经营者们还是以传统的经验鉴别为主,靠眼看、口尝、鼻闻和手摸,鉴别的是性状 色泽、质地和气味等。很多企业也配备了一些检测设备,但是不常用,甚至有些设备就没用过。

上海中药行业协会会长许锦柏说,当前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然后统一交由收购商,再卖给生产企业,受利益驱动,在生产环节农户可能会过量使用农药,在流通环节药贩可能使用硫磺熏蒸中药材,而等到抽检发现问题,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个环节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材染色、掺假的问题,必须多管齐下。

一是制定统一的中药炮制标准。陈燕保认为,当前各地应按照国家标准,尽快提高地方标准,严格把握中药饮片的药源、药用部位及加工炮制方法,并从有效成分、浸出物、杂质检查等关键环节对中药饮片生产加以控制。

二是从种植源头把控中药质量。当前应加大对种植户的教育,通过成立合作社的方式将散户集中起来,并加快建立追溯体系,从源头把控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假药 中药材 中药质量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