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医药广角 > 聚焦精神病院医护人员:被病人打巴掌、吐口水

聚焦精神病院医护人员:被病人打巴掌、吐口水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2-10-29来源:工人日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这是一个并不为人熟知的群体,他们照顾着一群特殊的病人——精神病患者,并由此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他们每天都面临着不可预知的突发状况,耳光、殴打、伤害……甚至还有社会上不公正、不理解的目光。

记者走进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这是一所专门收治精神病患者的医院,通过对那里医护人员的采访,记者感受到了他们生命中的难以承受之重。

好在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此举标志着我国朝着举全社会之力、依法开展精神卫生工作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对精神病医护人员来说,这或许是前进的最好动力。

“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精神病科医护人员的工作”

“名次我不要了,让我讲完行吗?”今年8月中旬,在一场由哈尔滨市总工会举办的职工演讲比赛中,来自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选手孙婧媛的演讲超过了规定的5分钟,当主持人告诉她再不结束就要被扣掉10分的时候,这个女孩在台上一下子哭了起来。

现在再回想当天的比赛,孙婧媛有些不好意思:“我去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拿到什么名次,而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理解精神病科的医护人员。”

正是这争取来的时间为她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并帮她在被扣掉10分的情况下获得了比赛的三等奖。

“我觉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精神病科医护人员的工作。”面对记者,孙婧媛说。

26岁的孙婧媛2007年毕业于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毕业后她通过事业单位考试,成了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的一名护士。

与其他同学到医院就下病房不同,孙婧媛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接受三个月的业务培训。“我们培训的第一个内容就是如何使用约束带。”孙婧媛说,精神病科的病人与普通病人不同,因为疾病的原因,他们中有人会自残或伤害他人。遇到躁动厉害的病人,就必须用约束带把他们固定在病床上。

除了学习使用约束带,孙婧媛要学的还有很多。

“培训老师告诉我们,交接班的时候,务必要清点剪刀和止血带,少一个都不行。给精神病患者送药,还要坚持做到‘三到’——到床边、到口、到胃。有的患者认为自己没病,给他药他也不好好吃,要么扔掉,要么藏起来。这个时候你就要哄他、骗他。比如跟他不停地说话,看看药是不是藏在舌头下面了,告诉他多喝水对皮肤好,让他多喝水以保证药能够进入胃中。”孙婧媛说,这些都是她在上学时没有学到的,也是在综合医院工作的护士根本不需要做的。

为了达到目的,孙婧媛在工作中哄、骗、劝,无所不用,一天下来不知道要多说多少话,而且,有的病人根本不听或听不懂她的话,说急了,就会被病人打一巴掌、吐口水。有一次,她在给一个狂躁病人绑约束带的时候,手腕处被挣脱的病人咬得鲜血直流。

即便如此,她也从来不敢对病人发脾气,只能将怨气存在自己肚子里。

“说实话,我也有烦的时候,但当着病人和家属的面,就得笑脸相迎。精神病患者有时候特别敏感,你表情、眼神不对了都容易刺激到他们。”孙婧媛说她回到家后经常一句话都不想说,有时候到婆婆家里吃饭她也不说话。不是跟老人关系不好,而是糟糕的心情让她一说话就想吵架,她怕老人生气。但回到自己家后,她常常会跟老公来一顿高分贝的“无理取闹”。

“没办法,我需要宣泄一下。”孙婧媛说。

而她丈夫有时开玩笑抱怨说:“我觉得你对待患者比对待我好多了。”

本文导航
  • 1. 聚焦精神病院医护人员:被病人打巴掌、吐口水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护理 精神病 精神卫生法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