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医药广角 > 掺杂掺伪成中药行业潜规则 加色素等屡见不鲜

掺杂掺伪成中药行业潜规则 加色素等屡见不鲜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2-09-10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9月8日,国家食药监局公告通知,自7月18日开始的为期20天的全国中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中,已初步查获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

游资炒作中药材在近几年并不鲜见,而下游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因此对中药材“掺杂掺伪”却让人侧目,更值得关注的是,业内人士表示,这几乎已成行业“潜规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下称“国家食药监局”)8日发布公告称,安徽省药监局查获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对严重违规的8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给予停产整顿,收回6家企业的GMP证书,并对12家企业进行立案调查。

掺杂掺伪成中药行业潜规则 加色素等屡见不鲜

国家食药监局在这份声明中确定,安徽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生产的部分中药饮片已经流入中药饮片流通使用和中成药生产环节”。

被染色的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染色和增重的问题近几年明显多起来,一些名贵饮片比如首乌、红花,相比起经济损失,造成的用药不准和安全危害问题更为突出。”昨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食药监局药品审评专家周超凡教授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9月8日,国家食药监局公告通知,自7月18日开始的为期20天的全国中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中,“已初步查获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

其中,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获一批违法生产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安徽亳州是历史上有名的药材种植地和交易市场,现在是国内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对全国中药市场的发展情况很有代表性。”周超凡告诉记者。

但这样一份来自安徽的“样本”却不能让人放心。

根据国家食药监局公开的信息——安徽国鑫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维涛中药饮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药房股份有限公司亳州徐重道中药饮片厂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进行染色,用铝盐和镁盐加重,并在药材中掺假;亳州市凯利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进行染色并掺假;安徽福春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亳州市贡药饮片厂、亳州市万珍中药饮片厂、安徽海鑫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进行染色;国鑫、维涛、徐重道中药饮片厂等还存在走票过票、贴牌包装等问题。

“类似金胺O这样的化工原料主要是增加颜色,比如丹参,品相不好的颜色会浅,有些商家就会通过增色把它染成深紫色,卖相好一些,价钱甚至会高出原来的200%或者更多。”周超凡谈道。

而事实上,近年来,化工原料对中药饮片,特别是名贵中药饮片的“污染”逐渐渗透。

天津某知名中药企业总工程师向本报介绍,近年来,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用红薯染色加工成制首乌;用薄纸、海带切细丝染色掺杂于西红花中;用淀粉压模制成冬虫夏草;用山药的珠芽(零余子)染色加工成延胡索及制川乌等做法不断出现,把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

而染色之外,增重的掺伪问题似乎更加严重。

周超凡告诉记者,那些材质疏松药材,有时会被掺入硫酸盐、氯化钠、糖等增加饮片重量——如砂仁用食盐水浸泡后加重,小通草、通草等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增重等。

而对此次铝盐和镁盐增重,周超凡认为,相比起传统食盐、糖水浸泡增重等手段,这样的化学品加重更加危险——“中药每一味药都是按克数计量的,彼此配伍也讲究平衡,无端加入这些东西,完全影响了疗效,某种程度上甚至会变成‘毒药’,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他说。

本文导航
  • 1. 掺杂掺伪成中药行业潜规则 加色素等屡见不鲜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假药 中药 中药染色 中药饮片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