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从最薄弱处着手
医改是干什么的?医改怎么改?从什么地方做起?陕西省副省长郑小明说,这是他们在医改中首先遇到的要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陕西省从2008年开始,就逐步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际调研,调研显示出两个突出问题:一个是在乡村基层出现“四个最”,另一个是在县级医院出现责任的误区。
郑小明提到的四个最是:首先是服务体系在基层最薄弱。村一级卫生服务网店是离农民最近的医疗点,承担预防、保健和治疗等职能,但是在陕西省,一个卫生试点都没有的村占到了11%;有卫生试点的村占80%~90%,但是其中达标的村子只有15%。
小编推荐:医改三年观察“鲇鱼效应”悄然浮现
其次是看病贵的问题在基层最突出。主要是药品贵、耗材贵、大型设备检查费贵。
三是合格医生在基层最少,不仅数量不够,更为突出的是缺少合格的好医生。
四是医疗工作者的工资保障在基层最低。
4年多的时间里,陕西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了县级医院改革的目标,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90%病人能在县域内得到救治,并确定县域改革的基本思路。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医改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医改要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医改要从最薄弱的地方做起。地方政府要在县域内把基本医疗作为公共产品向百姓提供,应该是公益性的,应该通过政府行为推进实行。”郑小明说。
谈到具体做法,郑小明介绍了对县域卫生所作的分为两个层次的改革。首先在乡和村解决看小病和预防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共做了4件事,比如说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从2008年~2010年,对全省近3万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并选派村医,提高村医待遇。原来村医一个月120元,现在提高到每年1万元。”
镇江模式
在卫生改革的道路上,镇江市从1994年开始就迈出了改革的步伐,并被称为“镇江模式”。
谈到公立医院改革的体会,镇江市副市长胡宗元介绍说,上下联动是公立医院集团化改革的关键,医保联动是改革走向深入的抓手,防治结合是改革的内涵,以医未病为导向,深入开展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等健康行动,使群众少生病、不生病。
据介绍,2009年11月以来,镇江市因地制宜,实施集团化模式,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集团化战略,创新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完善区域运行机制,推进补偿运行机制,强化便民措施。
胡宗元建议适当控制医院规模,以构建布局合理、层次互补的医疗体系为导向,把公立医院发展思路由做大做强向做优做精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追求内涵效率转变,同时给社会资本进入留下空间。
- 3. 陕西:从最薄弱处着手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