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医药广角 > 中药材为何不道地了

中药材为何不道地了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2-08-14来源:健康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药材好,药才好。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委会副秘书长周洵说,现在很多人说中医治病不灵,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中药材质量出了问题。目前因多种因素导致的中药材品质下降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传承近两千年的道地药材就真的不道地了。

品种退化 滥用农药 缺乏计划

中药材种植“盲目”多多

产地从老中医处方上淡出的背后,是道地药材质量不断下降的事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君说,中药材生产包括栽培、管理、防病虫害等,各环节技术性都很强,哪一个环节操作不当,都会影响中药材质量。

首当其冲的是品种退化问题。据周洵介绍,在中药材田间管理过程中,一些药农为追求高产,经常大剂量施用无机肥或植物生长剂,促使其生长速度加快,扰乱了其自有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使品种退化,药性降低。不少药农盲目照搬一般农作物的栽培技术用于药材,如对药材种子种苗搬用薄膜育秧技术,使其耐寒性从幼苗开始就减弱,生态环境的人为改变必然影响药材质量。

农药残留和化学污染是另一个“公害”问题。陈君近年来曾多次到中药材产地调研,“结果令人担忧”是她的感受。近期对西南某省的一次考察令其印象深刻:“散户种植田,药农每四五天要全部打一遍农药,每次都是四五种农药混合搭配着打。农残有多严重,可想而知!”

令陈君困惑的是,作为对中药质量进行规范、管理的《药典》,对中药材农药残留量有规定的品种虽然逐年增加,但对目前药农实际应用的农药却没有涉及。

盲目种植也是当前中药材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周洵说,药材种植分散于千家万户,由于没有固定的组织去协调生产计划,药农只能凭借某一品种某一时候在市场所表现出来的价格,去判断是否种植,种植多少。这样,往往出现中药材周期性过剩或短缺的波动,进而引起价格波动,所谓“少了是宝,多了是草”;而价格波动反过来又影响药农种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以金银花为例,巨鹿县王虎寨镇织房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近几年金银花的价格出现几次反复,去年在产地的收购价达到每千克120元,今年价格一下降到每千克80元。由于价格偏低,采摘人力成本上升,不少农户今年只能眼看着熟透的金银花烂在地里,“明年种的人肯定少了”。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中药材 中药质量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