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医药广角 > 保健食品虚假夸大宣传严重

保健食品虚假夸大宣传严重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2-07-06来源:人民日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就保健食品功能调整方案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欲将27项功能撤并为18项。其中,辅助降血压等4项功能被取消,引起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保健食品到底在哪些方面有作用?能不能保健康?

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就保健食品功能调整方案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欲将27项功能撤并为18项。其中,辅助降血压等4项功能被取消,引起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保健食品到底在哪些方面有作用?能不能保健康?如何正确看待广告吹得神乎其神的保健食品?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1.保健食品的作用是确定的

经过动物和人体试验,证实其声称的功能,并获得国家批准,才是保健食品。其功效是缓慢、隐性的,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发生

山西大同市的边先生一直给年届九旬的父亲购买善存片,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父亲卧床近10年,不能下床活动,饭量很小,但坚持吃了几年的善存之后,不论精神还是脸色都不错,我觉得膳食补充剂对健康还是有用的。”边先生语气肯定地告诉记者。但对亲戚朋友送给老人的其他营养品、滋补品,边先生却很排斥:“广告说得天花乱坠,纳米技术、航天员指定产品、诺贝尔奖得主研究、联合国授权等等,一听就是骗人的。”

如今,不论广播电视,还是报纸网络,保健品广告铺天盖地,减肥、降糖、增高、提智、补钙、抗癌等等,保健品几乎无所不能。许多该去医院找医生开药治疗的慢性病或者疑难杂症患者,比如糖尿病人,被广告忽悠长期吃保健品;而一些本来健康,无需服用保健品的青少年,却总在补脑补钙。保健品在百姓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多重而混乱,让人摸不着头脑。

记者在北京2家超市、6家药店,随机采访多位消费者发现,购买和食用保健食品的信息都来源于广告,而对保健食品的功能则多认为是一种心理安慰,具体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并不了解也不抱太大的希望。购买保健食品多是为了看病人,或者为家里的老人补补营养,表示关心。

“保健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等称谓让人很糊涂,再加上滋补品、营养品等,就更乱了,真的不清楚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一位购买减肥茶的消费者向记者抱怨。记者在药店保健食品柜台发现,保健食品与营养品、滋补品等普通食品混放的情况很普遍,从销售的角度很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其实,从法律意义上讲,只有保健食品的概念,保健品、营养品、滋补品等都是俗称。我们常说的燕窝、虫草等营养滋补品,是按照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的理念延续下来,作为原料用于药品生产就是药品,直接食用就应属于普通食品。”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坦陈,我国传统的中医药连食品和药品都同宗同源,再加上保健食品,确实容易造成混乱。

根据当前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包括了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和营养素补充剂两类食品。“经过国家食药监局审批,获得批准文号,并在外包装上印有小蓝帽标识的,才是真正的保健食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司长童敏说。

“保健食品的功效是缓慢、隐性的,与药品治疗疾病的快速、显性作用区分非常显著。”徐华锋强调,按照保健食品的审批管理办法,任何声称功能的保健食品都要经过动物和人体试验,证实其声称的功能,因此获得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是可以保证其健康功效的。

保健食品的核心作用是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发生率,而不是直接治疗某种疾病。“就像汽车的定期保养,是必须做的,可减少汽车发生故障的概率,但不等于汽车不会出问题。出了问题就要送去维修,而不是以保养替代维修。”徐华锋举例解释说。

本文导航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保健品 虚假宣传 药品监管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