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北京友谊医院医药分开改革正式启动。当天尽管是周日,但是门诊量依然达到1927人次,比上周同期增加9.6%。其中北京市医保患者1583人次,占82.1%,比上周同期增加了15.3%。7月2日是星期一正常门诊时间,医院增加普通号1400个,较既往增加20%,15个科室实行不限号政策;门诊总量为7256人次,与既往相比基本持平。其中,医保病人较既往门诊增加了17.9%。
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刘建说:“医药分开是一项硬任务。医院要发展,社会对改革要能够承受,可以获得公众的理解,我们希望这项探索能实现软着陆。”
■“拿药确实比过去便宜了”
7月1日上午,记者在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大厅遇到前来就诊的程大爷。今年73岁的程大爷患糖尿病已经15年,每个月都要来友谊医院拿两次药,一次拿中药、一次拿西药。
8时35分,程大爷花2元挂了内分泌科的普通号,医生任鸿娜调出程大爷的病历记录,给他开了一个月共5支诺和灵30R注射液(胰岛素),每支54.82元,共计274.10元。
程大爷翻出病历中的单据比对了一下,上次每支是63.04元,5支一共315.2元,光这一种药就省了40多元。
自7月1日起,友谊医院临床使用的全部1500余种药品取消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该院一层取药窗口上方的大屏幕上滚动着药品原来的价格以及新执行的价格。“拿药比原来便宜了,所以今天这么多人来。”记者在门诊大厅的电梯里,听到一些医院老病号的议论,有些人还带着老花镜对着病历本仔细研究。
“药品降价,长期用药的老患者感觉会更明显。”一位医生告诉记者,降血压的倍他乐克原来每盒价格为12.67元,现在为11.02元;络活喜原来每盒38.10元,现在每盒33.14元;降脂药立普妥原来每盒53.82元,现在每盒46.80元。
此前到大医院看病,专家号最抢手,普通号几乎是随到随挂。7月1日,该院新设医事服务费后,专家号与普通号的医事服务费花费差距拉大,导致普通号很抢手。记者了解到,医院当天投放的普通号基本挂满,而专家门诊号只挂出75%。7月2日,专家号紧张程度明显比过去得到缓解。既往早8时左右专家号就已挂满,而7月2日上午11时仍有部分科室能挂到专家号。
据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潘苏彦介绍,从7月2日的监测数据看,医保患者次均费用下降了23.1%,次均药费减少134.33元。医保患者自付费用下降了21.4%(从122.56元下降到96.27元)。门诊随机调查160名患者,总体满意率为85%,其中十分满意为51%,不满意仅为3%,46%的患者明显感觉到药品支出下降了,91%的患者认为专家交流和解释时间增加了。“运行两天来,药费共计为患者让利37.9万元,加上已经取消的挂号费、诊疗费,与医事服务费收入基本持平。”
当然也有一些患者反映看病比原来贵了。俞大妈是友谊医院一名主任医师的“粉丝”,每周她都会来找这名专家扎两次针灸。过去她只需挂14元的号,而现在医保报销之后个人还要自付40元。“我又不拿药,感受不到药价的变化。”她说。
- 1. 医改:我们希望这项探索能实现软着陆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