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谊医院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启动,引发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也有很多疑问需要专家详加解释。
一、医事服务费标准是怎样算出来的?
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毛羽解释,测算数据源于2010年及2011年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及药品收入和药品加成收入。“2010年,全市门急诊人次为1.46亿人次,2011年为1.61亿人次,药品收入为300多亿元,药品加成占50%左右,约45亿元至50亿元。其中,专家门诊的就诊人次占全部就诊人次的20%,也就是说80%的是普通门诊病人,依据这些基础数据,根据每年递增10%的门急诊人次静态测算出医事服务费。”北京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说,数据测算依据3个原则,即总量平移、保基本、合理体现医务人员价值的原则。
二、为何选择北京友谊医院进行试点?
毛羽说,首先是提供综合服务的综合医院,“这样才具有很强的社会代表性。”第二必须是大型医院,这样便于发现不同的人群需求。第三具备好的品牌和好的管理基础。通过这几条原则,筛选出北京友谊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两家医院,两家医院的特点非常相似:学科全、门诊量均在8000人次左右,均有五六十年的建院历史……“考虑到试点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可预料的问题,战线拉得太长不利于细致的管理和监测,最终只选择了北京友谊医院一家进行试点。”
北京市医管局局长方来英说,北京的医疗结构比较特殊,又是首都,有大批外地病人,疑难重症又较多,这都使得改革比较慎重。因此只选择了一家医院来试点。
三、为什么增设的是医事服务费,而不是药事服务费?
方来英说,设立医事服务费,不是不承认药事服务的重要性,而是在于要承认整个医学技术服务的价值,这里应该包括医师、护士、药师等。“所以,我们进行了一次整合,将挂号费、诊疗费、15%的药品加成等都整合到一起。如果延续药事服务费的话,就遇到一个问题:对不开处方的病人和开处方的病人,开不同处方的病人,医生的服务价值、服务量等如何在药事服务上量化?所以就选择了一个新设计。”
- 1. 北京医药分开方案释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