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两个路径落实补偿
“取消以药补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回想起2年前改革之初的情景,准格尔旗副旗长杨美荣发出这样的感叹,“但这个机制早晚要破除。早破、主动破、彻底地破,比晚破、被动破和拖泥带水地破要好得多,这是当时旗委、旗政府的态度。”
该旗选择的路径是“财政补医”和“医保补医”。在对2007年~2009年公立医院的用药和费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后,旗财政拿出870万元,采取“先减后补”和“以奖代补”的方式,补偿县级公立医院因取消以药补医以及价格因素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并按人员编制数对医院事业发展经费进行重点投入。通过逐步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的筹资和报销水平,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间接支持医院的日常运转。此外,该旗还制定了弹性补助政策,根据总体资源规划布局,适时对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进行专项补贴。
准格尔旗中心医院院长王子华介绍,自2010年至今,政府对该院投入将近3700万元。除去人员经费、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公共卫生服务外,基本建设经费也由财政兜着。由于补偿到位,医院发展建设没有受到影响。据了解,自2010年至今,在确保4家县级公立医院正常运转的同时,该旗还先后拿出1.6亿元用于大路医院的新建、旗中心医院和中蒙医医院的改扩建,共为4家公立医院引进和招聘人员192名,派出医务人员外出“充电”151人。
“政府的投入上去了,相应的监管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必须要跟上,让政府投入见到效益,让群众得到实惠。”杨美荣说,目前,该旗在将县级公立医院补偿纳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正着手制定公立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以确保投入更明确、支出更透明。
重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
2010年10月,配合取消以药补医,准格尔旗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动了“第一刀”:彻底取消4家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实行全员聘用制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在全旗范围内公开选聘院长,由院长提名聘任副院长、科室主任,由科主任按双向选择聘用医务人员;医院内部成立院务委员会,建立职代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同时,该旗成立由卫生行政人员和医院管理专家组成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承担医院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院长聘任的职能。
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对医院和院长考核,主要体现公益性,除强调国有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严禁举债建设外,不再追求经济收入指标的增长,反而设置了若干条制约医院的“硬杠杠”:参照国家及区内标准,设定不同类别医院的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的上限;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率达到100%,药品收入比例不得超过总收入的48%;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40%~50%;每年推广适宜技术和引进新技术各不能少于2项等。同时,针对医疗安全、公共卫生服务、医院信息化、临床路径和单病种限价管理等,也列出了详尽的指标。旗卫生局和旗社保局从新农合和医保的支付制度入手,对卵巢囊肿等20个病种实施按病种定额付费。
- 1. 准格尔旗以药补医取消得挺利落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