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现在到底有多少跟看病相关的卡?持卡就医何时能实现一卡通?日前,记者带着患者提出的疑问走访了北京市部分医院。
说起就诊卡,很多人并不陌生。采访中,家住北京市和平里的赵先生给记者亮出七八张卡:“这张是北京口腔医院的,这张是北京朝阳医院的,这张是北京同仁医院的……”赵先生坦言,有些卡已成为“僵尸卡”,就是使用一次之后便尘封起来,不再启用了。
现在到底有多少跟看病相关的卡?持卡就医何时能实现一卡通?日前,记者带着患者提出的疑问走访了北京市部分医院。
就诊卡种类繁多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北京市就诊卡有4种:参加医保的市民用社保卡;医院就诊卡分两类,一类只记录患者信息,另一类还有金融功能,可以预存费用,方便结算;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工商银行等推出的银医卡,患者可以在银行自助终端预约挂号,还可以“先诊疗,后交费”;某些区、县发了自己的居民健康卡,在本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可实现一卡通。
记者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基本医保的参保人员持社保卡首次就医时,需要办理就诊卡和社保卡的关联手续,此后,只需持社保卡即可就医,并可使用社保卡享受实时结算。院内就诊卡则只为非参保人员提供服务。
这样看来,医保患者就医时已经比较方便了。但是北京的情况却“比较特殊”——据北京市卫生局相关数据统计,北京市内的大医院就诊的外地患者比例高达40%以上,甚至部分专科医院达到90%。特别是专程来北京看病的外地患者,一般患有的都是疑难杂症,经常是为此要跑四五家医院,那就需要办四五张卡。
患者李女士因喉咙不适,到北京某医院西院区看病,工作人员说需先交纳10元押金办卡。当她持这张卡前往该院东院区看病时,却被告知西院区的就诊卡不能在东院区使用,需再缴纳10元钱押金办东院区的就诊卡。“两院区隔着没多远,就诊卡都不能通用,这也太麻烦了。”
本文导航
- 1. 就诊卡何时实现一卡通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