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代表:
发挥“倒逼”机制推动改革
“这几天,医改问题我谈的太多了。”面对记者的专访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分管卫生的副省长郑继伟有些为难。不过听到记者关注的是县级医院改革,他一口答应了下来。
2011年,国家提出了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的公立医院改革思路。浙江省的县级医院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为核心,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抓手。去年12月,该省遂昌县启动改革,标志着打破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破冰起航。随后,乐清、桐乡、绍兴、龙游、嵊泗等县(市)相继跟进。
“试点几个月来,初步评估的效果好于预期。”郑继伟说,原来担心的问题,比如地方政府担心财政负担过重,医保部门担心基金承受不了,卫生部门担心医院亏损,医务人员担心收入下降等都没有发生。
改变的只是医院收入结构
在浙江省的县级医院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在取消药品加成之后,通过调整服务价格对医院进行补偿。但有人担心,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会不会让老百姓看病更贵。
“我们现在采取的主要办法是,提高服务费,相当于能够弥补药品差价的90%左右,而不是100%的补偿。我们认为,医院加强内部管理,自己可以弥补剩下的10%。”郑继伟说。
他又算了另一笔账:“省级药品招标采购价每年都在下降,今年估计最理想能够达到下降10%左右。医院有15%的加成,如果取消药品加成的话,也意味着药价会大幅度下降。这样,老百姓的药费支出能有大幅度的下降。”
药价下降了,服务费提上去了,看起来,发生改变的只是医院的收入结构。但老百姓的就医负担是不是一点也没减轻呢?“其实不是。”郑继伟认为,哪怕服务费提高了,但这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由医保承担,随着医保报销比例的提高,患者的自付比例降低了,实际的就医负担是减轻的。
不过也有例外情况。郑继伟说,“我们在6个县的试点中发现,血透患者的情况比较特殊,如果按照这种改革,他们的负担会增加,注意到这个问题,政策专门进行调整,血透的服务费就没有提价”。
- 3. 医改需要先行先试者的突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