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医药广角 > 解决“以药养医”难题需要理清机制

解决“以药养医”难题需要理清机制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2-02-21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2012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置于医改的突出位置。有学者认为,解决公立医院改革和以药养医难题,资金投入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要理清医疗服务提供系统里边盘根错节的机制。

2012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置于医改的突出位置。有学者认为,解决公立医院改革和“以药养医”难题,资金投入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要理清医疗服务提供系统里边盘根错节的机制。

究竟拿什么养医?

2月8日,在全国医改办公室系统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将今年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任务清晰地表述为:要在300个左右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实施范围,以破除“以药养医”为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采购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对记者表示:县级公立医院的主要问题,仍是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导致的药价虚高、过度医疗问题。医保覆盖扩大之后,医院创收空间增强,这个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在采访中,一位医院的业界人士对此表示了担心:“医药分离并不难,难的是不以药养医那用什么养?”

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在接受采访时对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则提出了不同看法:“如果其他方面不进行配套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从组织、结构、管理、经营和性质方面不改变的话,在中国当前发展阶段,财政、编制、医保等各种传统行政手段还对公立医院进行约束的前提下,简单通过医和药分开来解决旧的计划经济制度下形成的以药养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县医院的脆弱生态

“医改已经步入深水区”,卫生部长陈竺曾多次表示。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进一步解释:难点问题集中显现,体制性矛盾集中暴露,改革面临的困难更多、挑战更大。

第一阶段医改于2011年底结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是这个阶段的最大成果。但最艰难的公立医院改革尚未触碰核心。

在17个国家联系的试点城市、37个省级试点城市和18个省745家公立医院进行的探索中,多数改革仅涉内部管理和服务方面。

此时,县级医院成为卫生部期望打破“以药养医”利益链条的突破口。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表示,选定以县医院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不可忽视的因素还有县医院改革“相对简单”,县一级的执行力比较强。

据媒体报道,中国县级医院数量超过了6000家,服务的人口总数也达到9亿。而县级医院的生存状况堪忧:技术落后、医疗设备差、医护配比不合理、科研能力弱,医生人才匮乏以及患者对基层医生不信任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以药养医”现象尤其严重。据李玲教授对一家县医院的跟踪调研显示,2008年到2010年,该医院住院药品费用从460万元增加到2515万元,次均住院药费从741元增加到3068元,药占比从42%上升到67%,医改越改越贵。

在药品和检查费用不降反升的同时,县级医院的负债率也不断攀升。2010年南方医科大学的一个医改研究课题揭示:在广东全省192家县级医院中,没有负债的仅有4家。188家负债的县级医院可谓债台高筑,平均负债额度达到4826万,其中有118家平均负债更达到6213万,最高的一家医院负债超过10亿。

调查同时显示,不少县级医院负责人表示,当地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几乎为零,基本自生自灭,而政府投入多以医保体系建立等隐性形式呈现,医院实际上并没拿到经费。

本文导航
  • 1. 解决“以药养医”难题需要理清机制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医改 医疗 以药养医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