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需要住院分娩至少需要一周时间,而现在走‘临床路径’管理,只要3天就能出院,给我们至少节约了2000元。”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病房里,喜得“千金”的遵义市汇川区居民杨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医改带给他的“实惠”。
小编推荐:女性晨起习惯动作反映其性格
“临床路径改革”在遵义获得称赞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之地遵义,一场与数百万人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的医疗改革,也正在探索它艰难的转折之路。作为全国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遵义正力求在中国医改“最难啃的战役”中谋求真正的突破。
“临床路径改革”,就在遵义一些医院中获得了医院与患者的共同称赞。遵义市一医产科主任何丽芳说,全科只有50张床位,常年供不应求,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顺产产妇24小时后即可出院,剖宫产3至5天可以出院,产妇住院时间和花费均明显下降,顺产费用平均从3000元下降到2000元,剖宫产费用平均从6000元下降到3500元。
据了解,临床路径管理改革即仿照工业流水线设计,针对某个病种,制定出医院内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诊疗模式,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依照这个模式接受检查和治疗,使病种有了“标准流程图”,探索“同病同治”的有效途径。
遵义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骆旭东说,作为单项改革试点医院,通过在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电子病历、成本管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等方面开展单项改革试点,近3年来,遵义医院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和手术人次均大幅增加,而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从2008年的13.19天下将到2010年的11.96天。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最难啃的骨头”
2010年2月,中国政府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在各省、市、区确定的试点城市中选择遵义、上海、芜湖等16个城市加强联系指导,一年多来,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在临床路径管理、电子病历、优质护理服务、成本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建立了遍布城乡的三级公立医院网络,建立了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保障和筹资制度,但是政府负担过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改革开放30年来,政府简政放权、减少投入、引入竞争,公立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拥有各级各类医院总数为20918家,其中公立医院13850家,民营医院7068家。但是,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由于政府投入少,医院依赖“以药养医”,趋利性强,病人自付比例增高,医患关系紧张。
“之所以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的问题,原因在于政府拿不出多的钱,老百姓想少花钱,而医院运行要较多的钱。”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骆旭东说,“公立医院改革实质是平衡政府、百姓和医院这三者的利益博弈。”
- 1. “临床路径”改革:破解医患矛盾新举措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