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专家回应致癌说
根据此前的报道,槟榔早在2003年即被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为一级致癌物,主要是因为长期咀嚼槟榔会使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这种口腔癌前病变随时可能转化成癌。但这是否意味着槟榔入药也致癌,该组织并无明确说法。
“我国南方(如湖南等)部分地区盛行嚼食槟榔。因嚼着清爽刺激,提神效果好,槟榔尤其受司机群体欢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肖永庆介绍,不同的是,嚼食吃的是槟榔果果皮,而四磨汤用的部位是种子。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炮制中心主任张村博士分析,药用槟榔需遵循规范的采制方法,炮制加工后方可入药。同时,四磨是指将组方药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服的方法。四磨汤的服用过程中,药汁与口腔的接触时间有限,强度小。
被业内称为“国药大师”的著名中药专家金世元也表示,以四磨汤中槟榔的用量、服用方法,少量用问题不大,不用过于担心安全问题。
世卫组织提出警示的另一个原因是,槟榔所含有的槟榔碱有一定毒性。对此,金世元表示,中药安全的关键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炮制要规范,用法用量要适当。比如,炮制方法对了,有些毒性中药可变无毒或低毒。
“对于中药来说,毒性从来就不是个绝对的是非题。”张村分析,除了炮制、配伍,中医药对于恶性病治疗历来有“以毒攻毒”的法则,单味药物或某种药物的特定成分的毒性,往往不能与其临床应用的实际毒性直接画等号。
《药典》不是万能“护身符”
四磨汤风波发生后,多位接受记者受访的中药专家表示,就公众、媒体方面来说,发现四磨汤成分中的疑窦,并列举世卫组织的相关信息,已经完成了提出问题和举证的过程。接下来要看的,就是药企和相关监管部门的论点和证据了。
对于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出的《关于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提出的论据,有专家表示很多站不住脚。汉森药业的首条论据是“《中国药典》为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药典》中所收录的药材均经过严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但实际上,《药典》中也有不少毒性药物。即使不在毒性药物之列,企业也要正视《药典》不断更新、修订的事实。“这些年,关木通等中药都在被证实对人体的危害后停止使用了。《药典》不能成为企业危机中的‘护身符’。”
其次,对企业关于“四磨汤口服液严格按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生产,原药材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说法,也有业内专家认为这并不能正面说明药品本身的安全性。
“只把《药典》、GMP搬出来,无法达到完全消除公众疑虑的目的。最关键的,还是要拿出‘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试验数据。”一位受访专家直言。
- 1. 四磨汤致癌引槟榔入药风险之争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