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疾病疫情 > 传染病信息就这样网络直报

传染病信息就这样网络直报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2-03-13来源:健康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始建于2004年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有千里眼、顺风耳之称。8年过去了,这套系统运行如何?在传染病防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前不久,记者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地探访。

传染病报告及时性提高10倍

对于中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曾给予高度评价:规模、传输信息以及现实使用覆盖在全世界独一无二。截至2011年年底,该系统已覆盖全国100%的疾控机构、 98%的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88%的乡镇卫生院,拥有直报用户达6.8万个。

从事疫情监测和报告管理工作多年的王丽萍用“革命性”来形容网络直报系统的应用效果。10年前,国内疫情报告的程序为:医生诊断传染病病例后,填写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片,交医院保健科。保健科通过邮局邮寄到所在区县卫生防疫站。区县卫生防疫站审核汇总,上报到地市卫生防疫站。地市卫生防疫站统计汇总,每旬一次上报到省卫生防疫站。省卫生防疫站再统计汇总,每月一次上报到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疾控中心前身)和卫生部。到2003年非典疫情出现之前,医生作出传染病诊断到国家决策部门知道该信息,至少需要5天的时间。如此缓慢的监测系统,对于早期发现和应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作用非常有限。

网络直报系统应用后,医疗卫生机构直接填报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决策部门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本辖区的疫情信息,并按日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和重大传染病个案管理,特别是随着日、周、月、年疫情分析日趋规范,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传染病疫情有了基础保障。据最新监测结果,2010年传染病疫情信息从医疗机构报告到国家数据中心平均为0.47天,报告及时性较2003年提高了10倍。

“通过网络直报信息,疾病监测部门能够早期发现聚集性病例等异常报告信息,提早发出预警。”王丽萍举例说,几年前的一个周日,监测人员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发现云南省某市连续报告5例不明原因肺炎死亡病例,该信息引起卫生部和中国疾控中心的高度关注,迅速派专家实地指导调查,最后确诊为一起肺鼠疫疫情。因为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据统计,通过常规监测,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监测室现在每年能够早期发现约400起异常报告信息,并及时提请有关部门早期进行调查核实,为疫情的早期应对赢得了时间。

网络直报和医院信息系统尽快接轨

“高质量的数据是监测系统运转的基础。怎么保证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报告的传染病个案既及时又准确?”记者问。

“提高报告质量一直是系统建设的重点。这几年,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各项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加强培训、开展报告质量督导检查等多项措施,报告质量大幅度提升。”王丽萍说,监测显示,201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病例从诊断到报告的平均时间为0.47天(约11个小时),及时报告率超过99%,病例从报告到疾控机构审核的平均时间为0.03天(约43分钟),及时审核率超过99%,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从数据来源看,直报用户中约56%是乡镇卫生院,但其报告的数据量却只占12%。“到底是乡镇卫生院诊断能力不行,还是确实没有那么多传染病人在乡镇就医?”王丽萍说,“我们正在分析原因,以便为强基层的政策落实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实现网络直报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有效衔接也是未来工作重点。由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缺乏统一规范与标准,形式多样,导致很多医院传染病登记项目设置不统一、填写不规范,不能满足传染病网络报告需求,HIS在防止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迟报及减少医生工作量等方面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王丽萍透露,按规划,卫生部正在统一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相关标准,通过系统流程再造以及开展试点研究,争取早日实现两套系统的全面接轨。届时,“临床医生作出传染病诊断后,不用再填纸质报告卡,只需在工作台上一点鼠标,个案信息就能实时上报。”

本文导航
  • 2. 传染病信息就这样网络直报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传染病 疾病防控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