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往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人数增加不少,相对于前两个月来讲,海南省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专家表示,目前海南已经进入手足口病的多发期,但目前来说,情况较为平稳,重症数量并不多。
5月7日上午,记者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看到,前来就诊的儿童和家长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其中就有部分手足口病患儿。来自澄迈的黄女士正带着9个月大的儿子在医院的隔离区内输液。黄女士说,小孩最近也没有出门,但前几天就开始出现发烧的症状,来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是手足口病。
“周围挺多小孩也都得了手足口病,最近得这个病的小孩还挺多。”黄女士说。
海南省卫生厅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月份,全省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334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7.79%。而今年三月份,这一数字上升到了7909例,死亡1例,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然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儿科博士向伟告诉记者,最近海南手足口病的发病数确实有所上升,主要是和天气及防控意识待加强有关。
向伟说,首先是目前到了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每年的夏秋季都是海南手足口病的多发时期,海南和其他省份不同,每年有两个手足口病多发期,而其他地区只有一个。”
其次,卫生部门督导工作力度的加大,也是这一数据上升的原因之一,“现在我们的手足口病督导工作力度加强了,各个市县对于手足口病也更加重视了,以前没有发现的现在也都能发现了。”
向伟指出,虽然手足口病发病数有所增加,但情况整体较为平稳,重症病例并没有明显增加。“但家里有小孩的家长还是需要注意手足口病的防控情况,尽量避免让儿童染病。”向伟说,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病,绝大部分手足口病可治愈,但广大家长也不能够掉以轻心,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的情况应尽早到正规的医疗部门就诊,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链接: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最常见的病毒是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以皮疹和口腔溃疡为特征,部分伴有发热。皮疹多分布在如手指、足趾和掌面。由于口腔内发生溃疡会疼痛,患儿会拒绝进食,流口水。如果当您的孩子出现皮疹或口腔溃疡,就应警惕是否是手足口病了,需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二、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后果严重吗?
多数手足口病病情轻微,甚至不需要治疗,7-10天后就可以自愈。但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这是很危险的。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等。出现并发症时,症状会加重,如高烧、剧烈头疼、颈项强直、背痛等。因此,作为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是否有皮疹、口腔疱疹或溃疡,留意孩子的精神状态,发现异常要及时带孩子就诊。
三、手足口病如何传染?
手足口病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含有大量的病毒,可以污染手、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衣服等,然后通过接触这些东西经口感染。而患者的咽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也可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经呼吸道传播。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来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3.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注意保持家庭、教室环境卫生,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4.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5.托幼机构每日做好晨检工作,发现儿童有手足口病症状时,应及时通知家长。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