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疾病疫情 > 专家称“类艾滋病”不同于艾滋 中国目前尚无病例

专家称“类艾滋病”不同于艾滋 中国目前尚无病例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2-09-04来源:中国广播网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最近,一种被称为类艾滋病的新病引发公众及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目前,这种新病在全球已经确诊200多例,并在泰国和台湾地区出现,而且患者全部都是亚裔的黄种人。那么类艾滋病到底是不是艾滋病?我国大陆地区是否已经出现了疑似病例?又该如何防控?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最近,一种被称为“类艾滋病”的新病引发公众及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目前,这种新病在全球已经确诊200多例,并在泰国和台湾地区出现,而且患者全部都是亚裔的黄种人。

小编推荐:多位法律专家指360违反Robots协议涉嫌侵权

那么 “类艾滋病”到底是不是艾滋病?我国大陆地区是否已经出现了疑似病例?又该如何防控?中央台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

“类艾滋病”到底是不是艾滋病?面对公众这样的疑惑,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首先表态,“类艾滋病”的说法并不准确。

吴尊友:成人当中发现严重的免疫缺陷,临床症状和艾滋病感染者晚期的临床症状很相似,类似艾滋病,但是查不到艾滋病毒。

根据台湾成功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谢奇璋的介绍,目前“类似艾滋病”的患者主要出现在东南亚一带,而且病例都发生在亚裔黄种人身上,我国与东南亚近在咫尺,目前是否已经出现了类似的病例呢?

吴尊友:现在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报道这样的病例,但也不能排除没有。造成这样的免疫缺陷的原因还不清楚,我国目前没有病例报道,但新西兰杂志报道以后,我们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感染严重,艾滋病检测又是阴性的时候,就要高度怀疑了。

吴尊友坦言,从目前媒体和医学界的描述来看,类艾滋病是一种没有传染性、病因不明的免疫功能损害症状。为了及早发现我国境内的类艾滋病感染者,疾控部门已着手进行技术储备。

同时,吴尊友也强调说,“类艾滋病”又被称作“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这种病并非艾滋病,同时也不同于我国09年开始出现的 “阴性艾滋病”,因此“恐艾”人群不必过于担忧和恐慌。

吴尊友:这两个有很大的区别。杂志报道的“类艾滋病”病人,有典型的由于免疫功能损伤出现机会性感染的症状,到医院里就诊查不出原因。我们现在观察的这些从实验室的检测、临床的检查,以及流行病调查来看,目前和“类艾滋病”不是一回事,它在临床上也没有由于免疫缺陷造成机会性感染的特征,我们这里会不会混杂着“类艾滋病”病毒,从现在观察的情况来看,可能性比较小。(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