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这样的巨无霸企业带来的巨额投资和GDP无疑对地方政府具有巨大吸引力。在富士康进驻前的2006年,淮安GDP为651亿元,财政总收入92.9亿元,到了2011年,这两项数据分别达到1315亿和310亿元
小马(化名)是一名大二的会计系女生,在江苏省淮安市读书。9月初刚开学,她没有走入课堂,却被学校安排,与同学们一起到了富士康淮安工厂的生产车间,组装苹果手机的数据线。
这是一次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在淮安,多所高校大规模组织学生,去富士康科技集团富誉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参加这种“实习”。在急缺工人的背景下,学生成了富士康人力资源大军的一个重要来源。
正如当地的路边广告牌所宣传的那样,在这个自称“南有昆山、北有淮安,打造台资新高地”的地方,政府正在动员式地调动大量公共资源为富士康服务。
不情愿的“实习”
富士康淮安工厂,秋高气爽挡不住工厂门前招工的热浪。“急缺10000人,报名火速进行”、“富士康不收任何费用,欢迎广大求职者前来报名”等由富士康人力资源部门制作的横幅,挂满了工厂的一堵围墙。
而工厂周围,除了零星散布的个体招工点外,一些中介公司也聚拢而来,其醒目的招工牌上写着:“富士康报名点”、“富士康直招”等字样。
今年5月,新华社报道称,由富士康科技集团投资逾2.1亿美元的苹果零组件生产线,将于今年10月在淮安建成。
工厂全面开工在即,工人却远未充足。于是,淮安当地高校的大量学生被以“实习”的名义派到工厂。《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刚刚开学,淮安数所高校便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学生们报到后不久,旋即登上去往富士康的大巴车,其“实习期”多为两个月。
记者实地走访了当地的江苏省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淮安食品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多名学生均表示参与了在富士康的“实习”。
事实上,近年来,淮安当地高校一直与富士康有密切的合作,向富士康派遣“实习生”已成为常规。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一则派遣规模扩大,不仅机电等与富士康的主营业务相关专业的学生被派去“实习”,连会计等与生产无关专业的学生也要去车间;二则出现了“反复实习”现象不少大二已经去富士康“实习”过的学生,此次大三一开学又被动员去“实习”。
不过,随着“实习”事件在网上被曝光,部分学生已经返回校园。
据江苏省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刚从富士康回来的大三学生透露,该校原计划分三批次将学生送到富士康“实习”,他属于第一批,是9月3日去的,其他两批原定在本月10日、20日左右前去。但第一批学生最近一闹,校方同意他们返校,后面两批的“实习”是否成行就不得而知了。该学生表示,他们在大二时就已去过富士康“实习”。
该校另有数名学生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他们到富士康“实习”前被要求签合同,但是合同却另有乾坤在填写诸如“是否自愿进厂”、“是否接受加班”等选项时,凡是填“否”的合同都被挑出来,要求改为“是”。
相当多的学生去富士康“实习”属被逼无奈。三名仍在富士康“实习”的会计专业女生对本报记者表示,她们在那儿从事的是苹果手机数据线的流水作业,她们很不情愿,但被学校告知:不实习的话,会影响学分、拿不到毕业证。
这几名女生在富士康每月的基本工资为1550元,两班倒,加班则另有加班费,工资标准与从社会招聘的一般工人相同。
- 1. 大学生到富士康“被实习”调查:部分学生已经返校
- 2. 政府努力满足富士康用工需求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