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名新生扛着课桌上学是因为经济困难,这是小学生都能看出来的问题。经济困难或许是客观而真实的,但却不能拿来做为3000名学生扛着课桌上学的理由和借口。试问,当地一些学校没有课桌的问题,已经持续多年, 多年来相关部门有过解决问题的打算和决心吗?
对于“麻城经济困难”的说法,我们显然有几个疑问需要相关部门给出确切答案。一是国家规划2012年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4%,据麻城市政府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麻城市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为7.2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57%。按理这些用于学校建设、教育装备、校舍建设、学前教育、食堂建设、校舍安全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比例不小,年年积累,当地教育本不该如此之穷。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当地多年的教育投入是否有实效?
二是教育投入上是否做到了均衡?地区之内,城区学校与农村偏远学校之间是否均衡?按理有了课桌椅,应先解决最贫困最偏远地区的困难,何以当地把最偏远地区放在了最后?而于全省、全国范围内来说,麻城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湖北并非是国家级贫困省,在一个已经宣称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泱泱大国,出现大量学生上学自备课桌椅的情况,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吗,不是对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公的举报与控诉吗?
三是当地政府等相关部门的三公支出每年是多少,办公经费每年有多少,是否还有压缩与节约的空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理念和口号,果真都记在当地执政者与教育者的心中了吗?
3000名新生扛着课桌上学,“没钱”是表面问题,“没心”是深层问题,“不公”是本质问题。要改变这种扛着课桌上学的怪现象,相关部门和官员,不仅要有清楚地认识,更要有坚定的决心,要有解决百年大计问题的紧迫感。至少,不能两手一摊,说:没钱,奈何?
针对部分学校新生秋季入学时需自带课桌上学的情况,湖北麻城市计划在未来两个月内为全市所有学校配齐标准化课桌,结束学生自带课桌上学的历史。
记者8日从麻城市政府了解到,麻城市顺河镇部分小学生扛着课桌上学的情况经媒体报道,新华社“新华调查”栏目7日播发相关稿件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当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针对报道所反映的情况积极整改,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限期解决存在的问题。
麻城市政府决定,在地方财政原已投入400万元的基础上,再筹措500万元专项资金,一次性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的课桌椅问题,同时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开展“健康课桌”认捐活动。此外,积极整改,举一反三,确保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用上标准化课桌椅。
据介绍,截至9月7日,麻城市顺河镇3000名自带课桌上学的学生,全部用上了新的标准课桌椅。全市党员干部已认捐26万余元,为学生购置新课桌。全市其他乡镇学校也将在近两个月内全部更换成标准化的新课桌椅。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