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报道 最近,网络上比较流行“中国式”一词,而被一连串分析楼市的数据和观点搞得有点晕的购房者则被戏称为“中国式买房者”——普通市民都成经济学家了。其实,一个普通市民消化不了复杂的经济大道理,他们的初衷就是为了能买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房子。然而,买房的种种不省心和复杂性也成就了中国式买房。
1.中国式购房特质
■由于高房价及传统观念,中国式购房多为大家庭集体行动,购房首付预算常常要举父母、子女等全家成员之力。因此判断中国购房者的购买力不能简单用购房者的工作年龄、收入水平来衡量。或者说,家庭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购买力。
■需求结构复杂,刚需占主流。许多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比如成家立业先得买房,年轻人中多出现“刚需”一族,并且占据着市场主流。这导致许多人买房的初衷并不是纯粹考虑自住。所以关心价格、关心升值潜力、关心地段者,远远比关心房子自身的质量、关心舒适度的人要更多。
■地段高于一切。在中国,特别是大城市中,由于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稀缺。地段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房子的价值。多数购房者认可房子价值的首要因素是地段。
2.购房模式的演变趋势
■需求去投资化,住宅市场回归自住。随着房价企稳,过去购房者所考虑的升值潜力等因素将逐渐弱化,而会更加关注居住的品质。
■卖方市场打破,交易期延长。过去住宅市场是纯粹的卖方市场,因此过去的中国式购房是排着队等买房,买房交易往往是分分秒秒的事情。但随着调控政策的深入,供需关系趋于平衡,市场预期更加稳定。
■购房郊区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商业、教育、医疗等配套逐渐向市郊延伸,以及未来市场供应结构的转变,住宅市场郊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3.购房主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郊区购房的趋势已愈演愈烈,除了受到房价的制约因素外,外郊区域在交通、配套、居住环境等软硬件设施的完善化,已逐渐动摇了房价在中国式购房中的首要位置。而从总价段数据分析的情况看,目前刚性置业依旧是购房大军的主力群,而在这些购房者中,价位在80万~200万元的楼盘最好卖。
同样,受到中国式置业者青睐的二手房主要有以下3种:1.议价幅度达10%~15%;2.合理价位下的优质笋盘;3.总价低、配套交通完善的刚性楼盘。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