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3公里走40分钟
急救人员干着急
“从现场到医院不到3公里的路,足足走了40分钟!”7日晚6时许,田村北路一名年过五旬的骑车人不幸被一辆罐车撞倒并轧成重伤,120急救中心王医生随车抢救伤者的过程中,亲眼看到一路上鲜有车辆避让,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生命在她面前逝去。
这起车祸发生在田村北路东口。当晚5时58分,王医生他们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她看到,路上停着一辆罐车,罐车后方不到十米远的地上,侧卧着一名50多岁的伤者。伤者是在骑车时不幸被罐车辗轧,造成多处开放性骨折,血肉模糊。王医生和同事立刻拿着抢救设备,扑上前去,对伤者展开了心肺复苏抢救。随即,他们将伤者抬上了救护车,决定赶往最近的武警总医院。
一路之上,警笛声伴随着“请您让一让”的广播声,救护车还是走不动,车内所有人都急得汗滴如雨,却又束手无策。虽然一刻不停地在抢救,但病人的生命迹象却一点一点地在消失。半小时后,王医生看到武警总医院就在前方不到300米处了,可这时救护车仍被堵在路上,纹丝不动。
当晚6时40分,救护车终于停在了武警总医院的门口。但让整个急救车组遗憾的是,此时病人已经死亡。王医生觉得心里非常难过,“这是我从业以来最惨烈的一次抢救。”她说,平时只要十分钟的路程,最终花了四五倍的时间,而一路上及时避让的车超不过4辆!“作为医生,我为失去的生命而惋惜,作为公民,我很无奈。”王医生在自己的微博里写道。
调查
急救车经常被堵
想招快走难有效
这件事在网上引发了不少人的讨论,有网友质疑,既然那天正赶上周五交通晚高峰时段,三公里的路,即使走着也用不了40分钟,急救人员为什么不能采取别的办法尽早把病人送进医院呢?比如步行或请交管部门协助疏导交通等。
急救中心工作人员李先生表示,急救车转运病人不单单是个运送的问题,在车上还要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治疗,挂吊瓶输液是最基本的,对于较危重的病人还要用上心电监护、氧气瓶等抢救设备,甚至上呼吸机等。“那天的病人就很危重,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是不可能把担架车卸下来在马路上推着跑的。”李先生介绍说,如果只是几百米的距离,比如急救车被堵在医院门口进不去的时候,急救医生还是会考虑采取步行方式送病人进医院的。
李先生说,北京城区很多道路没有应急车道,急救车一般会借非机动车道或公交车道行进,如果在环路等快速路和高速路上,可以使用应急车道通行。但现实情况是,北京的道路一旦堵车经常会被堵死,像停车场一样纹丝不动,连应急车道上也是一样,遇到这种情况,就是想请交警过来临时帮忙疏导交通,他们也常会被堵在路上而无能为力,交通部门协助清道必须提前布置、早做准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记者了解到,由于很多城市道路没有应急车道,急救司机很多情况下为了保证速度也只能自己“想招”。回到7日晚上这件事,急救车司机一度曾试图走自行车道,但是却遇到了违章停在自行车道上的汽车。在被堵得无法前行的情况下,司机还曾试过逆行,但最终都没有成功。
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急救车虽然是特种车辆,但是在路上并不享有什么特权,如果因违章发生交通事故,急救中心还是要负全责,因此司机很多情况下也是没办法。
- 1. 明年有望立法保急救车优先通行 车辆不避让或遭罚
- 2. 3公里走40分钟急救人员干着急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