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之湖南省人口婚姻问题研究资料显示,城市未婚女性主要集中在文化程度高、职业相对较好、收入相对较高的层次上。在不久前的一个金融论坛上,经济学家金岩石抛出“‘剩女’越多的城市经济越发达”的观点,引发一场网络讨论。公众如何看待二者间的关系?大众心理又是如何影响“剩女”现象?
和大湘网联合推出民意调查,探究经济收入与“剩女”现象的关联。截至2012年10月18日19时,共1508人参加了这项调查。其中,有71.15%的受访者认为,在中国内地的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剩女”最多;有91.31%的受访者认为,在湖南省内,长沙市的“剩女”比例高于其他市州。
50.07%受访者称,自己身边的剩女都是高收入者
天涯“三十不嫁”、豆瓣“剩女万岁”等大龄未婚青年集中营里,有一个问题总是人气很高,“多少岁才算剩女?”
本次调查中,得票率最高的选项是“30岁以上未婚”(44.99%),其次是“28岁以上”(28.67%)。排在其后的,还有“35岁以上”(15.13%)和26岁以上(11.21%)。
婚恋专家陈韵也曾进行过类似调查,答案分布与上述结果大致吻合。陈韵拥有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她认为,“30岁说”被许多人认可,跟人们的“整数崇拜心理”有关。在她看来,“28岁说”被普遍接受,也能找到社会心理根源:在大龄未婚女青年比例高的大城市里,如上海、广州,女性平均结婚年龄都是28岁多一点,“经过媒体渲染和传播,会给公众造成一种‘过了这个年龄,就属于被剩下群体’的感觉。”
除了年龄偏大,公众眼里的“剩女”是否还有别的群体特征?
2007年,教育部将“剩女”收录为汉语新词时,为之添加了“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的注解。
本次调查中,一半(50.07%)受访者倾向于这种说法,他们身边的“剩女”学历、收入、外形都不错。
认为身边“剩女”是“高学历、外形好,但是收入一般”的受访者,达29.71%。另有15.25%的受访者,将选票投给了“学历、收入一般,外形好”这一项。
还有另一种声音。网友“飘飘1982”反问,“我学历大专,月入3000,能力普通,长相路人,30未嫁,难道连当‘剩女’的资格都没有了吗?”不过,只有4.97%受访者认为身边“剩女”属于这种情况。
- 1. 剩女越多的城市经济越发达 剩女收入相对较高
- 2. 剩女与富二代结婚能幸福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