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曝光台 > 碧生源广告违规屡禁不绝

碧生源广告违规屡禁不绝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2-08-27来源:人民日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碧生源广告的问题,早已有监管部门介入。碧生源公司上市前的三年,其广告违规23次。该产品广告还因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夸大保健功效等原因,上过广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黑榜。

“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碧生源常润茶的广告,恐怕很多人都不陌生。鲜亮的广告背后,却是灰色的现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显示,该产品功能仅是改善便秘;而广告中,口臭、色斑、痤疮甚至失眠健忘等,都纳入了疗效范围。其主要成分番泻叶,在医学专家看来更是需严格控制使用的“泻药”。

小编推荐:饭后的10种症状预示的疾病前兆

其实,碧生源广告的问题,早已有监管部门介入。碧生源公司上市前的三年,其广告违规23次。该产品广告还因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夸大保健功效等原因,上过广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黑榜”。

一边是频繁违规的广告和屡屡曝出的“不良反应”,一边却是碧生源的销售奇迹——2011年销量达13.7亿袋,相当于给每个中国人的肠子“洗了一次澡”。这样一边违规一边攫利的“碧生源神话”,正来自不成比例的违规成本。

虽然广告多次违规,处罚却似乎轻描淡写。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处罚多为警告、停售或撤销批文;仅在广东,2007年至2009年碧生源接到了19份公开警告。毛毛雨般的经济处罚、范围有限的舆论批评,对违规行为的行政与舆论监督,在某种程度上几成“沉没的监督”。

也正因此,碧生源才敢于把年销售总额的30%、多达近两亿元的资金,用于夸张、不实的广告宣传(2009年,碧生源的广告成本占营业额的30.4%,2010年是28.6%,2011年上半年为32.3%。相比高昂的广告成本,碧生源的原材料成本低得可怜。2009年,碧生源的原材料成本占营业额的3.1%,2010年是3.4%,2011年上半年为1.8%——编者注)。广告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网络信息提供核查等,层层把关却未形成有效制约,令人深思。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保健品 碧生源 泻药 虚假广告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