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曝光台 > 强生超适应证与我国无关遭质疑

强生超适应证与我国无关遭质疑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2-06-26来源:中国经济周刊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此后几年,美国司法部一直在调查强生公司非法推销Risperdal事件,FDA也曾发出警告函称,强生故意淡化该药可能引发糖尿病的风险,并夸大该药相对于同类药品的优越性。

与中国无关?

张琪(化名)在医药行业工作近15年,现任某国企西北区销售经理,在他看来,“超适应证”推广早已是业内众所周知的“潜规则”。

“如果增加新的适应证,就需要得到药审部门批准,难度不亚于申请新药批号,所以很多企业都愿意铤而走险,在中国,还没有因超适应证被罚的先例,所以大家侥幸心理很普遍。”张琪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为收回研发和销售成本,让药品在最大范围内获得收益,很多企业都会尽量开发新的治疗范围。“没有相关部门做这部分的检测和审核,缺乏管理。”

在中国,Risperdal(维思通)也有售,美国强生公司在华最大的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显示,维思通有片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适应证为“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 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

“维思通在国内已经获批了双向情感障碍这一适应证,目前这一指控并不涉及中国市场。”6月18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联络西安杨森公关部,工作人员表示。为何双向情感障碍这一适应证在美国无法获批,在中国却可以?这是否说明中国适应证审批标准较为宽松?同一药剂在不同国家适应证范围有差异是否合理?就上述问题,西安杨森公关人员表示,目前没有更多信息披露。

“如果医生都按照说明书开药,那相当一部分病人就没有办法用药。” 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国家药监局药品评价中心孙忠实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药品说明书是企业的告知义务,用途是指导安全、合理使用药品,但患者状况各有不同,需要医生个性施治,这时,临床上的“非适应证”推广也就变得非常普遍。孙忠实认为,超适应证的科学使用是应该鼓励的科学态度,但企业的商业推广则是另一回事。

向医疗器械转型

强生盈利水平在大幅下降。根据强生2011年财务数据显示,全年四个季度,净利润全部同比下降,最甚者为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约89%,从2010年第四季度净利润19.42亿美元降低为2011年第四季度净利润2.18亿美元。

与此同时,强生在进行大手笔的收购,整合业务架构。6月13日,强生医疗器械媒体事务经理蒋柯透露:“强生制药收购瑞士医疗器械服务公司辛迪思公司(Synthes)的申请已经获得美国当局的批准。”

辛迪思是一家主要制造治疗骨折的钉、螺栓和金属板等医疗器械产品的公司,2010年,辛迪思经营利润率高达35%,市值超过50亿美元,为医疗产品生产商之首。

本文导航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夸大宣传 强生 药品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