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受蛆虫门事件影响,当日双汇发展(63.82,0.54,0.85%)股价以下跌1.29%,报60.31元收盘。5月29日双汇集团副总兼新闻发言人刘金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刘某只是这场闹剧中的一个棋子,有一个团队在他背后。
双汇接连爆出的产品质量问题根源到底是什么?
从调查题目看,2318位网民认为:“监管部门没能为消费者主持公道,以至于问题不断。”持这一看法的网民占比65%;907位网民认为:“问题出在监管部门不作为”,占比26%;仅有329位网民认为:“问题出在双汇本身,占比9%。”
应对方法捉襟见肘
企业亟须提升公关质量
从双汇方面处理接连发生的五起质量门事件分析,单从时间节点上看,双汇的做法显然已深谙舆情处置之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应对处置的态度上稍显生硬。双汇因此前遭遇过多次“诬陷”已经变得“过于敏感”,所以应对起来看出很疲倦且捉襟见肘。
接连发生的质量门事件让双汇置于舆论高压下,且几起事件的最终处置结果还未落定,这更让公众心怀不满,也让同行企业得到“机会”。但双汇方面表现出的决心和扭转不利局面的期望,还是被部分舆论肯定。双汇也开始积极在媒体发声,如《双汇:发出“中国制造”世界强音》、《创新科技 双汇塑全产业链核心理念》、《双汇:全力发展产业链 保障市场与民生》等报道,这些动作表明,企业期望“得到消费者的整体认可”。
这类事件给企业的提醒是:一、作为知名的大型企业,其产品一旦爆出质量问题,哪怕是这些企业认为这是一些“找茬”的消费者鸡蛋里挑骨头,主观“制造”,摆不到台面上的问题,都要考虑到“众人围观”和“舆论热议”的舆情危机。二、知名企业为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陷入“舆论漩涡”,只有做好基本功,把好质量关,才是日常公关的功课。
本文导航
- 3. 双汇连曝产品质量事件 监管部门被质疑失职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