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事件连续爆发
双汇被推向舆论漩涡
近20天时间双汇接连发生五起涉及产品质量问题,其被推向了舆论漩涡。双汇媒体曝光率、新闻量呈现上升趋势。5月29日,各类媒体广泛聚焦“蛆虫门”,当日新闻量超过1400篇;30日双汇可谓“祸不单行”,Q趣儿菌落超标一事,当日新闻量达到峰值,为1649篇。6月4日,媒体较广泛地报道了双汇将依法反击的新闻,当日新闻量有所反弹。此后的数日,虽然新闻曲线有小幅度起落,但新闻量均处在低位。直到14日,双汇火腿肠被爆出蛆虫,“蛆虫门”事件再起,新闻量一日间反弹到1099篇。
从不断起落的新闻走势看,在每一个峰值点双汇均承受不同程度的舆论压力。
主导舆论:监管部门
没为消费者主持公道
5月29日,受“蛆虫门”事件影响,当日微博信息总量陡然攀升至16700条,较前几日的微博信息量,增长率超2245%。6月14日,“蛆虫门”事件再起,当日新闻量高度反弹达到24600条,对正处于疲惫应对多发事态的双汇可谓是又一棒喝。
从报纸媒体关注报道双汇“蛆虫门”事件来看,原发及被转载量排在前三位的是《法制晚报》507篇、《国际金融报》130篇、《经济参考报》99篇。从原发新闻量为1篇的媒体看,其转载量最多的是《国际金融报》129次,最少的是《深圳商报》8次。“蛆虫门”事件受到广泛关注。网络媒体对双汇“蛆虫门”事件的关注报道及相关新闻的转载传播,皆保持了较高的热情。
双汇“蛆虫门”事件发生后,某知名调查网站发起了一项有关调查,了解网民关于双汇处理“蛆虫门”事件的看法。这份调查有1211位网民参与,其中,52%的网民对双汇处理该事件的方式表示反对,显然,双汇在事发后提出所谓的“阴谋说”令网民唏嘘,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双汇在消费者中的印象再打折扣。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双汇的做法没能受到网民普遍认可。就双汇的处理方式,并非呈现一边倒的反对态势,仍有27%的网友给予支持。
另一家知名调查网站发起的一份有关调查显示,其中有3554位网民参与。在问及是否还会购买双汇产品,有1635位网民表示,从瘦肉精事件后就不再消费了,占比46%;1214位网民表示,从“蛆虫门”事件后不再消费,占比34%;而有705位网友表示无所谓。
- 1. 双汇连曝产品质量事件 监管部门被质疑失职
- 2. 双汇连曝产品质量事件 监管部门被质疑失职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