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日报网的《蜡笔小新吃出虫子导致孩子心理疾病后续图》的新闻,让我觉得很恐怖。(5月5日)
吃巧克力竟然吃出了心理疾病,可见,这一劣质产品对幼小孩子的心理伤害,这个伤害不单单是商家几千块钱的赔偿所能解决得了的。问题食品害人,这是人尽皆知的,怎样才能不产生问题食品,或者是少产生问题食品呢?
笔者认为,这起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不知情,不知道购买的食品的质量评级。说是消费者不知情,这有点不尽情理,因为蜡笔小新食品因质量问题频频曝光,从2005年至2010年至少11次上黑榜。从这以后,该产品仍然有三次被爆吃出异物,按说,这样的曝光率应该消费者人人皆知了,可是为什么还有消费者屡屡“中枪”?我相信,文中的赵女士对这个商品是真的不知情,不然,她怎么会去买一个能吃出蚊子、白色麻绳、白色肉虫的食品给自己的孩子吃,我不能相信,这世界上有哪个正常的亲爹亲妈会做出这样的事。
但是,怎样才能让消费者真正的知情呢?黑榜是有了,但是没有相成体系,笔者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商品质量监督网,这个网要具有权威性,它发布的每一条信息都是最准确、最及时的,最公正、最客观的,并且能让消费者真正靠得住,真正能够信服的;这个网还要具有透明性,消费者可以了解商品的性能、用途、使用方法以及有哪些设计或生产上的缺陷,还可以了解哪些品牌的商品有质量问题以及都有哪些质量问题;再一个,这个网还要具有便捷性,只要消费者不托底的商品都可以随时进行查询,随时让消费者对所要购买的或者是想了解的商品形成一个正确的判断。如果能做到这样,我想,赵女士也不至于因为“信息闭塞”得让自己的孩子吃出了心理疾病。
再有,我认为,一些经销商在进货渠道上也要严格把关,对自己经销的商品要有甄别,比如,延吉市民王先生在市百货大楼购买年货时,发现“蜡笔小新”牌的黄桃果肉果冻竟含有明显的黑色杂质,这样很容易让王先生对“百货大楼”经销商品的质量产生质疑,别说不再去买这个牌子的果冻,可能对“百货大楼”都会心生恐惧,觉得这里面的东西也不能再随便买了。你看,一个小小的问题果冻竟然也能让百货大楼的信誉跟着吃了“锅烙”。
前两点说的都是“他控”,其实,对商品质量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生产厂家的“自控”,厂家要严把质量关,严把出厂关,这样不但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企业负责。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如果一个商品不能“以质取胜”,就象一个人不能以“实力称雄”,那么,我认为这都不是正道,也认为虚假的“繁荣”无法掩盖得了事实的真相,并且总会“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就象蜡笔小新屡次出现质量问题,我都为这个企业的发展前景表示深深地担忧。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