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瘦肉精”事件中的五名涉案人员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分别被判死刑、无期徒刑、15年徒刑等刑罚,并没收5名罪犯的财物与非法所得。
双汇瘦肉精事件如导火索一般,引发了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山东瘦肉精、湖南瘦肉精、河北瘦肉精等一并被查处销毁。农业部表示,瘦肉精地下非法生产销售的网络已基本全部摧毁。
“瘦肉精”风波早已平息,但影响深远。作为行业龙头的双汇集团,在解决问题时,是否应该把对消费者负责放在第一位?
今年3月8日,双汇董事长万隆在全国两会河南团的全体会议上进行了12分钟的发言,尽管大半时间用来谈论去年的瘦肉精事件,但重点并非强调食品安全,而是汇报收入情况和希望获得国家税收支持。
又值3·15之际,双汇发展是否仍清晰记得去年的“瘦肉精”风波?又是否真正吸取教训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
雨润市值蒸发百亿
南京雨润是中国肉食品加工业的第一位,于2005年在港交所上市。当最大的竞争对手双汇陷入瘦肉精风波之时,本是雨润最为风光之时。岂料,素来以“质量”著称的雨润,在瘦肉精风波中,也未能独善其身。
2011年9月,雨润内部员工举报雨润食品的子公司—河南雨润北徐肉类食品有限公司9月1日生产的一批产品被检查出含有“瘦肉精”残留。消息一出便引发巨大关注。
雨润集团总裁助理李爱彬证实确有发现瘦肉精,不过他强调,只有一头猪被检测出受瘦肉精污染,并已进行了处理,并没有流入工厂进行加工和销售环节。
“只有一头猪含有瘦肉精”的说法让外界难以理解。雨润澄清,2010年9月1日,雨润北徐共屠宰生猪约590头,按集团内部监控程序执行自检,发现从某生猪供应商的一批生猪中检测到一头对瘦肉精药残呈阳性的生猪,雨润北徐按国家有关标准判定该头生猪为不合格产品,并立即按集团规定的流程对该头生猪进行无害化销毁处理。根据检测结果,当天所生产的其余生猪产品全部合格,并不含有瘦肉精药残。
不过,此解释似乎未能平息风波。二级市场上也进行了消极对待。其间,雨润股价连续重创,下跌至两年来新低点,市值蒸发近百亿港元。
但事实上,这已是雨润的第二轮沦陷。
2009年4月21日,安徽省质监局通报,阜阳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2009年3月16日生产的午餐肉经抽查发现含有瘦肉精“克伦特罗”。
随后,南京雨润集团作出回应,承认该批次的午餐肉中含有瘦肉精,并向消费者表示歉意。并表示,该批次的产品总量为115件,已全部召回并销毁。
事发后,雨润高层表示极度痛心和震怒,将对阜阳分公司责任人严肃处理。“此事件的发生是雨润食品所不能容许和不可原谅的。”
当初言之凿凿,情之切切,后来又为何重蹈覆辙?雨润长期倡导的“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该如何付诸实践?
- 2. 双汇雨润瘦肉精“流毒”难消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