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曝光台 > 台湾塑化剂饮料的背后

台湾塑化剂饮料的背后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1-05-30来源:食品商务网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近段时间人们印象中又多了好几个化学名词,像西瓜中的膨大剂,大米中的添加剂,奶粉中的三聚氰胺, 重庆火锅底料中的石蜡,银耳、红辣椒、花椒中的硫磺……一个个让人都有点应接不暇了,有人在微博问到还有什么能的吃,百姓的餐桌中还有哪样是安全的?正当此时又暴发出来的台湾塑化剂饮料,顿时更让人唏嘘不已。

近段时间人们印象中又多了好几个化学名词,像西瓜中的“膨大剂”,大米中的添加剂,奶粉中的“三聚氰胺”, 重庆火锅底料中的石蜡,银耳、红辣椒、花椒中的硫磺……一个个让人都有点应接不暇了,有人在微博问到“还有什么能的吃,百姓的餐桌中还有哪样是安全的?”正当此时又暴发出来的台湾“塑化剂”饮料,顿时更让人唏嘘不已。

小编推荐:台湾一公司制售致癌食品添加剂被召回

实行加工食品追溯制度

台湾食品一向是被冠以“安全,放心”食品,早在1975年台湾就公布实施“食品卫生管理法”。台湾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加工食品追溯制度的地区,将食品从原料来源、生产养殖、加工制造、运输仓储直到销售全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视为下一阶段的源头,在各阶段进行登记。台“卫生署”设立了专门的“加工食品追溯网”,消费者根据产品包装上的追溯码,可以全面了解生产者、产品来源地、农药检验是否合格等资讯。

另外,就是加强食品认证制度,台湾人最熟悉的就是“经济部”推动的食品GMP微笑标志。为了向民众提供及时充分的食品消费信息,台“卫生署”借用红绿灯的警示作用,经由专家健康风险评估后,认为有高度危害人体健康可能的,就会亮红灯。

管理不当致使食品安全靠“自觉”

据导报记者从台湾食品产业发展协会了解,台湾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很细致,什么食品可使用哪种添加剂、可使用多少都有明文规定,违规就会被追究刑责。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依照台“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定,对违规业者所处罚金仅为30万(新台币,下同)。违规情形更严重的,依照“毒性化学物质管理法”,最高罚金也只有50万。30年来,昱伸公司已依靠赖俊杰的“毒家秘方”,成为台湾第一大起云剂厂商。这区区三五十万罚金,实在很难让他看在眼里,也不会有多少畏惧心。过度依赖业者“自觉”

自从“经济部”推行食品GMP制度以来,普通民众都知道标有GMP微笑标志的食品是安全的。而有关部门确定这些食品安全卫生的方法,就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检。但近年来,台湾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业务量猛增,这方面投入的资源却相对有限,过低的抽检率和对业者 “自觉”的过度依赖是酿成大祸的重要原因。多头管理协调不足

“台湾制造”历来美誉度甚高,但细究台湾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仍存在薄弱环节。据台湾食品产业发展协会介绍,台湾虽有完善的食品卫生管理体系,但在食品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却是不同部门在负责,“大家都在管,很容易大家都不管”。

在食品供应、市场流通、进出口、环保监管等不同环节,涉及 “农委会”、“卫生署”、“经济部标准检验局”、“环保署”等多个部门。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分工联合型的监管体系,由于缺乏统一协调,会在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过程中造成缺位、重复与割裂等问题。从这次有毒起云剂呈扇形散布的态势可以看出,从生产到流通再到出口,每个环节的监管可能都不到位。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食品加工 塑化剂 台湾食品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