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前沿探索 > 抗细菌感染天然免疫研究获进展

抗细菌感染天然免疫研究获进展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1-08-24来源:科学时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我国科学家在抗细菌感染天然免疫研究领域又获新发现。

我国科学家在抗细菌感染天然免疫研究领域又获新发现。8月20日出版的《自然·免疫学》杂志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等人的文章,报道了他们发现的微小RNA-29可以通过直接抑制Ⅱ型干扰素(亦称免疫型干扰素)的产生而调控机体抵御胞内细菌感染。有关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工作使科学家对于抗细菌免疫应答反应及其调控机制有了更新的认识,为细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潜在靶标”。

小编推荐:处暑时节的养生小贴士

曹雪涛率领的研究团队成员来自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

“结核感染目前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感染性疾病,进一步研究其免疫逃逸机制并寻找其治疗新靶标具有重要意义。”曹雪涛告诉《科学时报》,结核杆菌、麻风杆菌、李斯特菌等感染机体后,因为主要寄居于细胞内而被称为胞内菌。胞内细菌感染因其胞内寄生的特点以及胞内细菌大都具有逃逸免疫吞噬杀伤功能,从而使得免疫应答功能难以有效发挥清除作用。目前科学界认为,能够分泌Ⅱ型干扰素的自然杀伤细胞与T细胞在抗胞内菌感染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对于结核等胞内菌感染如何影响Ⅱ型干扰素产生和逃逸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为了探究在胞内细菌感染过程中,哪些微小RNA可能参与了免疫应答或者免疫逃逸,在实验室前期系列工作的基础上,曹雪涛与博士生马烽、徐胜等通过建立李斯特菌和结核杆菌的胞内细菌感染小鼠模型,筛选到了胞内细菌感染后在Ⅱ型干扰素分泌型免疫细胞中显著下调的微小RNA-29,随后对于活化的免疫细胞中微小RNA-29为何降低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体外实验证实了微小RNA-29可以直接靶向抑制Ⅱ型干扰素的表达。

为了研究微小RNA-29在胞内细菌感染过程中的体内功能,该团队利用内源性吸收以阻挡微小RNA与天然靶点结合的“微小RNA海绵”(miRNA sponge)技术,制备了微小RNA-29海绵转基因小鼠,随后验证了该转基因小鼠内源性miR-29的功能被竞争性地抑制,相应地观察到李斯特菌感染的转基因小鼠血清中Ⅱ型干扰素含量升高,脏器中细菌残存量较少。他们还发现结核杆菌感染可激发转基因小鼠产生更强的Ⅰ型T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因此证明了微小RNA-29可通过靶向Ⅱ型干扰素产生而调控机体抗胞内菌感染免疫应答反应,这为结核感染等胞内菌感染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潜在的靶标。

曹雪涛认为,“微小RNA海绵”转基因小鼠制备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微小RNA体内敲除技术更省时、更简单,可为体内研究某个特定微小RNA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有效的研究手段。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