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润都学堂|缬沙坦“致癌”事件再升级,这种药还吃不吃?

润都学堂|缬沙坦“致癌”事件再升级,这种药还吃不吃?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8-11-09来源: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继华海“自查”之后,缬沙坦的风波还在继续,审查将扩大到所有沙坦类药物?!  沙坦类药物都不安全?审查进一步升级!  先来理下这个事件的时间线:  果然,牵

继华海“自查”之后,缬沙坦的风波还在继续,审查将扩大到所有沙坦类药物?!

润都学堂|缬沙坦“致癌”事件再升级,这种药还吃不吃?

  沙坦类药物都不安全?审查进一步升级!

  先来理下这个事件的时间线:

润都学堂|缬沙坦“致癌”事件再升级,这种药还吃不吃?
润都学堂|缬沙坦“致癌”事件再升级,这种药还吃不吃?
润都学堂|缬沙坦“致癌”事件再升级,这种药还吃不吃?
润都学堂|缬沙坦“致癌”事件再升级,这种药还吃不吃?

  果然,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回缬沙坦一出事把整个沙坦大家族都拉下水了!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的......

润都学堂|缬沙坦“致癌”事件再升级,这种药还吃不吃?

  沙坦类药物一出事,为啥动静这么大?

  坎地沙坦、厄贝沙坦、洛沙坦、奥米沙坦以及这次先出事的缬沙坦均属于沙坦类药物,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类药物可以阻断血管紧张素(Ang)Ⅱ和AngⅡ的受体1(AT1)结合,消除Ang的缩血管作用,从而发挥降压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患者或最近心脏病发作的患者。

  在众多的降压药中,ARB优势在于它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特别适合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等患者;其次,相比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RB引起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

  常规剂量ARB 可使1 ~ 2 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平均下降10/5 mmHg,降压效果与ACEI、CCB(钙通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相当;剂量翻倍,血压进一步下降30% 左右。基础血压越高,ARB 降压幅度越大,ARB+利尿剂或ARB+CCB是各国高血压指南推荐的优化联合方案。因此,ARB在临床运用广泛,常作为一线降压药物。

  简而言之,就是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在吃啊!!!

  此事一出,许多高血压患者都会疑惑,沙坦类降压药还能不能吃了?怎么吃?

  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天津市泰达医院 李青主任 :

  首先,ARB是常用的降压药物,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最新发布的高血压指南推荐,ACEI/ARB+CCB或利尿剂为优选的降压药物组合 ;

  其次,目前发现问题的都是仿制药  企,而且并非药物成分出现问题 ,很可能是药物辅料出现问题,不能因此就否定所有沙坦类药物;

  如患者对这类仿制药不放心,可以使用原  药,目前尚未有声明称原 研药存在 问题 ;如患者对所有的沙坦类药物都不放心,可以换用ACEI类降压药。

  最重要的是不能擅自停药 ,因停药后导致的高血压反跳带来的危害更大,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北京明德国际医院内科主任 周鹏:

  首先,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EMA在药品审查上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这件事反映的并非是ARB类药物本身的成分有问题,而是某些药企的仿制工艺、流程或是在辅料上不能达到EMA的标准。

  但是,在立场上,哪怕是查出微量、极微量的NDMA也应当积极处理,这点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是因为:

  高血压患者服用药物是长期的;

  高血压患者群体是巨大的;

  长期服用这些带有微量、极微量NDMA的仿制ARB,其后果是不明确的。

  其次,对于高血压患者,最重要的降压原则是“长期、平稳”,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以期把卒中、心力衰竭、冠心病和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控制在最低范围。

  对于目前正在使用仿制ARB类药、在仿制的ARB类药未重新通过EMA和FDA的审查以前、对仿制ARB类药心存疑虑的患者,建议可以换用其它类型的降压药、或换成ARB的原研药,或把仿制的ARB类药换成ACEI类降压药物。

  一方面,ACEI类药物的临床证据已经非常充分。在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的评判方面,大多数ARB的临床试验都是以ACEI类药物作为标准来进行比较的;

  另一方面,ACEI的药物价格相对较低,具有更好的“费用-效益”比。

  在这里,周主任特别提醒,相比于ARB类药物,ACEI类药物的劣势在于可能会引起干咳。在服药期间,临床医生应当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及时发现、处理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但是,同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不同的患者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大约5%的患者在服用ACEI类药后出现干咳。对于干咳症状不重的患者,有时服药2-3月后干咳会消失、有时换用其它ACEI类制剂干咳可消失。ARB类药物和ACEI类药物的副作用都比较小,除干咳外,两类药物其它副作用都相似,比如,罕见情况下都可能会引起血管神经性的水肿。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健康商讯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