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电商多设进口商品销售区
10月22日,记者走访了京城一些销售进口食品的零食店、超市。在市区一家大型量贩超市内,单独划出了一块区域销售进口商品,数排相连的货架上满满摆放着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近十个国家的进口食品。种类很是丰富,包括奶粉、橄榄油、饮料、饼干糕点、巧克力、方便面等。
“前两年,进口食品的品种大约只有十几种,现在已经达到近百种了。”超市销售人员介绍,目前该超市的进口食品以牛奶和饼干糕点、饮料等零食类商品为主,该销售人员说:“随着种类的增多,现在的进口食品价格已经比以前便宜不少了。”
不仅在商超和临街进口食品店,如今大型购物网站基本个个都在力推进口食品。目前,京东网、天猫超市、淘宝、中粮我买网、1号店等网站都在经营进口食品。
记者打开一家大型电商的主页,在“商品分类栏”中就能见到“进口食品、进口牛奶”一项,进入该子网页能看见销售内容涵盖了进口牛奶、酒类、饼干糕点、糖果及巧克力、水及饮料、大米面食等十三个品类。
记者发现,不少网店都推出了购买进口商品的优惠。如一家网站推出的优惠有很多,10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进口巧克力买一送一,9.9元1L统一价格的进口奶;10月31日前购买进口饼干第二件5折等。
家住朝阳区的李小姐告诉记者,以前购买进口食品只是尝鲜,现在已是标准的进口食品网购达人,从零食、牛奶、粮油等,只要是看到价格优惠,我就放进“购物篮”。“国内食品总是有安全事件,国外食品相对安全些,有些味道也比较特别,而且现在电商进口食品促销很多,价格也不贵。”
保质期临近却无提示
选购进口食品,还有一项需要特别留意的就是保质期。由于从国外运输过来,很多产品可能已经临近保质期。
在大型超市里,记者都在外文包装的进口商品上看到了明显的中文标签,标签所需信息一应俱全。那么,这些大型超市里的进口食品就一定可靠吗?由于有些进口食品鲜有人问津,不仅外包装看起来相当“沧桑”,保质期限也更是已经临近。
在一家大型超市,记者发现其中一盒价值40元的意大利橄榄油(礼盒装)的保质期只到2015年12月3日,食品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期,再拿起几盒同一式样的橄榄油,均快到保质有效期。超市售货员对此解释道,产品已经准备下架,只是下架程序比较繁琐还没来得及做,所以依然在货架上出售。
事实上,对于“临界食品”,国家有关部门曾明确提出:商家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集中陈列或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
进口食品也有安全问题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毕克新公布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57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食品中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进口食品共1255批、4960吨,其中近一半出现食品添加剂超标、微生物污染、污染物超标问题。
毕克新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验检疫进口食品2035.2万吨,其中不合格进口食品主要种类为:饮料类、糕点饼干类、粮谷及制品类、糖类、水产及制品类、酒类、乳制品类、调味品类、干坚果类、茶叶类,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85.3%。
不合格进口食品的主要原因是: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污染物超标、货证不符、包装不合格、非食用添加物、转基因成分等。其中,食品添加剂超标、微生物污染、污染物超标较为突出,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48%。
令人注意的是,在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的新一轮进境不合格食品信息中,就有多批次食品因添加剂超标或腐败变质被
销毁或者退货。从法国进口的爱乐薇超高温灭菌稀奶油因产品变质被销毁;从泰国进口的小浣熊调味海苔棒因菌落总数超标被退货;从西班牙进口的冻格陵兰比目鱼尾因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磷酸盐被销毁;从新西兰进口的冷冻去骨牛肉腐烂变质;从日本进口的可口可乐罐装紫葡萄味碳酸饮料因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苯甲酸被销毁……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表示,进口食品不一定就很安全,消费者没有必要盲目崇拜进口食品。
- 1. 进口食品火爆背后乱象丛生标注混乱让人看不明白
- 2. 超市电商多设进口商品销售区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