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过敏病的国家之一。早在两千年前,著名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上气,喘也”的描述,这极似过敏性咳嗽与过敏性哮喘的症状。汉朝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则有“咳逆倚息,气短不能卧”的记载,形象的描述了哮喘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这可能是世界上有关哮喘的最早论述之一。在《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中都载有用麻黄治疗气喘的方法。这一方法中所用的麻黄,至今乃是中医治疗哮喘的经典处方“麻杏石甘汤”中的君药,它较国外应用麻黄素治疗早了约两千年。而麻黄素也是我国学者从麻黄中首先提炼出来的。此外,相传神农氏曾告诫孕妇忌食鱼、虾、马肉。我国民间也素有“食物相克”和“忌口”的说法,这些都说明我国古代对食物过敏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
我国近代临床变态反应事业始于1939年。当时,我国临床变态反应学的先驱者张庆松教授首先在原北平协和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开创了临床变态反应事业,但只持续了一年多就因协和医院被日本侵略者占领而被迫中断。1956年,有张庆松教授和顾瑞金教授(当时为住院医师)筹备,恢复了临床变态反应业务。他们几经磨难,克服了重重困难,与1982年开办了第一界全国临床变态反应学习班,培养了干部,并陆续出版了有关变态反应学的多种参考书和辞书等。至今,全国性的学习班已经先后办了28界,毕业学员逾千人,是我国临床变态反应事业发展到全国范围。目前,除西藏以外,我国临床变态反应事业已经发展到全国各省市。
科研工作从1956年起即已展开,获得不少成果。为了摸清我国气传致敏花粉的播散规律,配合临床花粉症的治疗工作,我国自1984年起进行了全国性的花粉普查工作,约80多个单位,100多名变态反应和植物学者参与了此工作,历时三年,完成了调查工作,并出版了《中国气传致敏花粉调查》一书。此书在汪先恩博士研发抗过敏产品汪氏敏清时,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对今后花粉症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很有帮助,也显示了我国变态反应工作者的力量,因为像这样的大规模调查工作,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
除了花粉症外,我国临床变态反应工作在Ⅰ型变态反应病的特异性诊断、药物变态反应、免疫治疗的改进等方面也作出了不少的成绩。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