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我国人工流产“低龄化”严重 青少年性教育缺失是短板

我国人工流产“低龄化”严重 青少年性教育缺失是短板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5-09-18来源:环球网浏览: 编辑:263h
编者按】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法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至少1300万,不包括药物流产和未注册私人诊所做的人流数字,位居世界第一。有资料显示,育龄妇女流产率最低的西欧,平均为11‰(最低的国家仅5‰),而中国高达62‰。

9月16日,在世界避孕日来临之际,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守护青春•孕育未来”青少年生殖健康公益讲座在中央民族大学大礼堂举办。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吴尚纯指出,当前中国人工流产现状严峻,呈现出人工流产绝对数世界第一、流产人群“低龄化”严重、未婚未育比例高、重复流产比例高四大显著特征。人工流产的低龄化、普遍化折射出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短板”。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法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至少1300万,不包括药物流产和未注册私人诊所做的人流数字,位居世界第一。有资料显示,育龄妇女流产率最低的西欧,平均为11‰(最低的国家仅5‰),而中国高达62‰。

这个数据的背后是更为伤痛的现实:流产人群“低龄化”严重。在1300万人次人工流产中,2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占到近一半(47.5%),女大学生甚至成为“主力军”,低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她们的平均年龄为28岁,最小的只有13岁”。

人工流产的低龄化、普遍化折射出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短板”。相比网络上纷繁复杂、无孔不入的性消息及图片对青少年的大肆轰炸,学校和家庭的性安全教育却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多年都未曾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按理说,作为家长和担负“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老师应该是有“疑”必解,有“问”必答。但遗憾的是,多年以来学校的性教育始终停留在“教学大纲”的“生理卫生自习课”上,欲说还休,“蜻蜓点水”。而家长更是“羞答答”,刻意回避两性问题,使得青少年一代大多数对性安全缺乏必要的了解与预防,由此导致伤害身心的人流现象居高不下。

而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性教育,亦暴露了我国青少年多元化性与生殖健康需求之间的巨大鸿沟。

人工流产的女性中,未育女性比例为49.7%,本次人工流产为首次妊娠的比例为35.8%。另一个惊人的数据是重复流产比例高,为55.9%。其中3次以上的比例为13.5%,最多的人工流产竟然达15次。

此“相映成辉”的是满天飞的人流广告,“安全无痛”“随做随走”的声音始终不绝于耳,人工流产沦为不良商家经济利益驱动的“市场”。在这些不实广告的狂轰乱炸之下,许多青少年女性走向了一些条件不太好的医院乃至黑诊所。然而人工流产真的“无痛”吗?其实是借助麻醉技术偷换概念,在受术者神经被麻痹对疼痛没反应的情况下实施吸宫流产手术,不仅可能导致子宫损伤、输卵管阻塞、内分泌紊乱等,更可能造成怀孕的“土壤”(子宫内膜)越来越差,日后不孕的几率也比一般人要大很多。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助理胡金霞认为,迫切需要家庭、学校、医疗保健系统乃至社会形成一股正向引导和科学教育的全面合力,进而推动更加完善的避孕计划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覆盖青少年群体,弥补性教育“短板”,切实提高育龄群体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水平。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人工流产 性教育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