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消费一万 医托拿走七千
这些医托盘踞在北京西站出站口已近20年。一名医疗行业的知情者透露,这些医托基本都是湖南籍,规模大概七八十人,以前是往各小医院、诊所拉人,大概五年前,这些人开始固定往百德堂拉病人。
“现在,医托分成的行情是三七开。”7月3日,南三环一家民营医院,老板刘金生(化名)透露,现在很多小医院、诊所跟医托分成比例是“三七开”,而且是“倒三七”,也就是说,医托每引过来一个病人,病人在医院消费1万元,医托拿走7000元,医院只留3000元。
刘金生在北京开小医院10多年,也是靠医托活下来的。他说,医托这行以湖南籍和河北籍为多,两股医托势力都是靠老乡关系发展起来的,除了老乡介绍,外人万难加入,河北籍医托群体中,有部分是东北籍人。
“别的人根本插不进去。”刘金生透露,很多医托常年固守一个地方,周围的关系也打点得很好,如果有入侵者贸然进入“势力范围”,根本不用医托动手,会有人出面驱逐。
在刘金生看来,这些年,医托分钱的比例也是越来越高,医托生意最好的时候是暑假期间,现在有的医院和诊所给医托75%的分成。
纵然如此,刘金生称,在北京大医院看病的多是得了疑难杂症或大病的外地人,一些小医院如果不使手段,压根儿就不可能有很多病人来就诊。有了医托,一个三四百平米的小医院,每天流水能达到三十多万元,除去给医托分成,一年下来,也能落下几百万元。
事实+非法医托常用手段
第一招:与人套近乎。为取得病人的信任,“医托”一般以患者或患者家属的身份,与病人套近呼。
第二招:诉说假经历。取得病人的信任后,“医托”接着以“亲身经历”谎称大医院不但贵而且治不好,某某医院某某教授是治这种病的专家,便宜有疗效,将病人骗至目的地。
第三招:用高价药骗钱。在诊室,与“医托”联手的“医师”开出一些十分普通便宜的中草药,以高价卖给病人。
非法医托的三个特点
团体性:医托往往集中来自于某镇或某村,都是集体活动。一般都是在早上7:30~8:00,下午14:00左右来医院活动,在病人候诊时进行游说;
对抗性:医托是有组织地来医院活动,一旦受到院方干涉,就会进行反抗,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可依,医院往往难以解决问题;
欺骗性:这是医托最害人的地方,很多医托利用群众对部队的信任,会以老军医或以部队医院的名义做担保,而其实际服务的诊所并非真正的部队医院。
- 3. 挑选目标、带人拿药分工明确
- 4. 病人消费一万 医托拿走七千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