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
刚下火车,就被“医托”盯上
众多患者来京看病被医托领至“百德堂”,这是巧合吗?近日,新京报与一名老人扮作外地来京看病的母子,刚下火车,就被“医托”盯上。层层被忽悠后两人最终被带进“百德堂”。
6月20日,早上7时46分,由涿州到北京西的列车进站,不一会儿大批乘客从北二出站口涌出。新京报记者及闫春芳(化名)老人刚到出口就遇人搭讪。“你们坐几号线?”一名寸头男子拦住记者,他灰色T恤上挂着的“北京西站工作证”很是显眼。
得知记者要去朝阳医院看糖尿病,“寸头”旁边的一位长发女孩也上来搭话儿,直言朝阳医院看糖尿病不专业,建议去“中国中医研究院”看中医,“这个病(糖尿病)西医看不好”,并指出乘坐63路公交可到达。
顺着长发女孩指的方向出站,走出不到两百米,又出现一名白色T恤男子,称与记者同路,他也去“中国中医研究院”,并热心表示愿意给记者带路。而后,带着记者在北京西站内绕圈,数分钟后在站内一拐角处与两名中年女子接头。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这两名手拿北京地图扮导游的女子,听说记者要去中国中医研究院,瞬间转换身份,再次送给记者一个“惊喜”,称她们也是来北京看糖尿病的,更巧的是跟记者去同一家医院。
不由分说,其中一名女子就带着记者一块儿乘地铁。路上还主动透露,“中国中医研究院”虽然不大,但都是专家,糖尿病只要6000元就能看好。为了让记者相信,女子还称,看病的李教授是她亲戚。
一路上女子对闫春芳的病情格外关心,并劝说“来北京看病,不要怕贵。”
在4号线平安里站D口附近百米左右,即为医托所称的中医诊所。这幢二层小楼,门窗均为木质镂空雕花,门口挂着“北京百德堂中医门诊”牌匾,并无医托口中的“中国中医研究院”标示。
北京市卫生信息网上显示,“百德堂”中医门诊是一家有资质的医疗机构。但它却和“中国中医研究院”搭不上任何干系。据悉,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早在2005年已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所以目前已不存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这样的机构。
“神医”两分钟看出糖尿病
想见李教授很简单,只要交50元挂号费即可,北京西站出现的中年女子会全程陪伴。看病也很简单,号脉两分钟即能确诊“糖尿病”。但是患者花了钱之后,不能拿走处方,也没有发票。
6月20日上午,百德堂二楼“李教授”诊室门外。一名戴着金链子的男子询问记者是否来看糖尿病,并称自己患糖尿病已经七八年,在这里吃了两个月中药后病情明显好转,当天是来复诊的。中年妇女插话问男子需要花费多少,在得到一个疗程至少需4000元药费后,她劝告记者“能看好就行”。
诊室内,戴眼镜、身穿白大褂的“李教授”和一名男子对桌而坐。李教授给闫春芳左右胳膊各号脉几十秒,接着询问她是否有口干等症状。闫春芳说经常感到口干,“李教授”点头认同,接着拿出两张印有各种药名的A4纸,看了后便开出中药方子,并在病历上写下闫春芳患糖尿病二型。前后不足两分钟。
此时,李教授对面的男子开口了,“只要三个疗程”花费约八千元,保证有效。记者称只带了1000元,这时,中年妇女突然进入诊室,称1000元太少,至少要拿3000元的药。否则不予开药。
而后这名带着记者来的中年女子借口自己不看病了,随之溜掉。
两日后,记者带钱来“百德堂”取药。巧合的是几名在北京西站指路的男男女女也出现在这里。
按照李教授的“处方”,记者共花费2298元,发票由“北京市医疗服务门诊收费收据”代替。该收据显示2298元药费共两部分,中成药1300元,中草药998元。收据上的印章模糊,难以辨认盖章单位。
约15分钟后,几名男子从地下室拿出用编织袋装着的十盒“辽源誉隆亚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糖尿乐胶囊”及十包用中药袋包装的中草药。“中药每天一包,吃完再汇钱”。
根据收据,糖尿乐胶囊每盒130元,但据生产厂家“辽源誉隆亚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报价,同样规格的糖尿乐胶囊每盒60元。
那么10包中药里都有啥?近日,新京报记者将在百德堂开出的中药,拿到中医院咨询。一名从业五年的中药师仔细分辨后,排列出焦山楂、焦神曲、山萸肉、鸡内金、泽泻等18味药,其中一味药还掺杂着鞭炮屑。他称这些药品相劣质,不值钱。在该医院配齐这18味药仅需20多元。
多位中医医生还表示,糖尿病类型是西医说法,判断必须依靠西医相关检测结果。仅通过号脉不能判断糖尿病是一型,或者二型。
- 1. 北京医托组团坑人 患者消费万元医托提成七千
- 2. 刚下火车,就被“医托”盯上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