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病历显示,其CRP(C-反应蛋白)实验室检测值高达7.44毫克/升,PCT(血浆降钙素原)检测值高达50毫微克/毫升,提示存在严重感染,经福建省、泉州市专家初步认定,患儿是因感染致死。
专家认为,患儿可能因感染葡萄球菌导致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但必须根据尸体病理解剖和相关病源体检验方可确定。可是,在7月20日,患儿的遗体已被火化。公众期待的真相虽然永远也无法展现,但是医学界人士判断,“被烤死”的说法恐怕站不住脚。
网曝新生儿“被烤死”
据媒体报道,这名女婴出生于7月6日,泉州市儿童医院医生称,该女婴出生后因缺氧一直在重症监护室治疗,7月17日上午心跳减弱、病情危急,医生从8时抢救到14时,最终告知家属抢救无效死亡。
泉州市卫生局称,女婴因“新生儿脑病”和“心肌损害”,转该院ICU住院治疗,17日死亡。患儿家属发现遗体背部皮肤异常,对医院的诊疗提出异议。
新生儿家属称,7月17日下午,在为孩子遗体换新衣服的时候,发现宝宝的背部、臀部及腿部都有明显的“烧伤”痕迹。院方解释为感染所致,但家属怀疑是恒温箱的温度太高导致婴儿死亡。
“暖箱”变“烤箱”可能性不大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7月18日晚,泉州市技术监督局选派专家对封存的涉事保温箱进行质量检测,温度偏差、温度均匀度、温度波动度符合JJF1260-2010《婴儿培养箱校准规范》要求。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唐军表示,在保温箱运作正常、医务人员监控规范的情况下,保温箱“烤死”新生儿的可能性不大。
唐军说,医务人员对进入保温箱的新生儿要定时喂奶、换尿布,人工观察孩子的皮肤颜色、动作反应、生命体征,有的孩子还需接上监护仪器,实时监控各种生命体征。“可以说,这是一种全方位的监控。”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发布过一组数据:自2002年~2011年,共收到有关婴儿培养箱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332份,其中温度失控167例、通风系统故障50例、划伤4例。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以上数据来看,虽说婴儿保温箱的故障发生率极低,但“温度失控”确实是此类医疗器械容易出现的故障之一,值得生产企业、监管部门以及使用的医疗机构重视。
- 1. 泉州新生儿“被烤死”的说法站不住脚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