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供求悬殊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等待器官移植挽救生命,但每年仅有约1万人,可以获得器官并接受移植手术。国家卫计委人体器官移植临床技术应用委员会主任黄洁夫说,这种供求悬殊的情况下,对每一例捐献的器官的透明、公开、公平分配,都显得更为重要。
然而,由于中国器官捐献工作尚未全国铺开,黄洁夫坦言,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目前尚未能纳入所有捐献器官。
不过,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司正在制定要求捐献器官公平、公开分配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国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办法》。
一旦该文件出台,今后每家器官移植医院,须将所有器官移植等待患者的信息录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所有器官获取组织获得的捐献器官,都必须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自动分配。违规医院,将被剥夺继续开展器官移植和捐献器官获取的资质;违规医生,将被吊销行医“执照”。
器官捐献协调员将以专业医护人员为主
新京报讯 我国将建立一支规范的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其成员将以专业的医生、护士为主,并经过全国统一的考核和认证。
昨天,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业务部负责人高新谱介绍,近期将出台器官捐献协调员管理办法,明确协调员的构成,应以具备专业医学知识的医生、护士为主,而红十字会此前招募的协调员,如果通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也可以获得协调员资质,进入器官获取组织工作。
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研究中心主任王海波说,协调员的工作,包括对潜在器官捐献者的识别发现和医学评估,对器官捐献知情同意书等捐献合法性文件的准备与获取;还包括对器官捐献者及捐献器官的功能维护等10余项基本职责。
因此,在国际上,器官捐献协调员也主要来自移植专业或ICU专业科室的医生和护士。
但以协调员的身份工作后,他们须脱离临床工作,组建独立的器官获取团队,以避免器官移植和获取之间的供需利益交叉。
- 1. 卫计委拟要求捐献器官须通过系统 禁私自分配
- 2. 器官移植供求悬殊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