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无论是政府还是公立医院本身,都难以用过去行之有效的计划手段来配置医疗资源。黄洁夫认为,如果没有一个符合当前医疗市场运行规律的医保支付制度综合改革,很难形成一个合理的医院补偿机制。黄亦坦言,公立医院改革前景尚不明朗。
●绝大多数医生每天都在救死扶伤,无意被奉为“白衣天使”,也不容忍被丑化为“白狼”。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认为,医患矛盾主要是因为民众的医疗服务要求与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造成的。医生和病人都是医疗冲突的受害者。
●为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很多大医院开放号源,导致很多医生超负荷工作。与辛勤付出不相匹配的是医生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的相对下滑,这就是一些医生对医改持消极观望情绪的原因。
——黄洁夫认为,今后医改方案设计应让医生有较高社会地位和体面收入。
“医院没有不搞‘科室核算’的,您给我们发过工资吗?您说医院先救人后收钱,这笔花费是您给还是民政局付?”一个早在2007年就诞生的“小医生含泪10问卫生部长”的帖子再次引发关注。
昨天,在政协会议医卫界小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公开回应这位医生网友。黄洁夫坦言,“如果基层医生对医改如此困惑和沮丧,中国的医改就无法成功”,并指出,在没有具备“全民免费医疗”条件前,“先看病后付费”不宜全面推行。
靠财政搞“医药分开”难长久
黄洁夫表示,由于我国对医疗服务长期存在不合理的价格管制,大部分医疗服务定价并未考虑人力成本,医生劳动价值得不到合理体现。在扭曲的价格体制下,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和检查收费成了普遍的补偿机制。北京有多家医院在尝试支付体制改革,试行医药分开。黄洁夫说,这是一项有意义的改革尝试,但政府财力是有限的,单纯用财政去补贴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造成的损失难以长久。
“无论是政府还是公立医院本身,都难以用过去行之有效的计划手段来配置医疗资源。”黄洁夫认为,如果没有一个符合当前医疗市场运行规律的医保支付制度综合改革,很难形成一个合理的医院补偿机制。黄亦坦言,公立医院改革前景尚不明朗。
本文导航
- 1. 卫生部:先看病后付费易福利过滥 不宜全面推行
- 2. “先看病后付费”难大范围推行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
相关阅读